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地下车库湿滑闹心  路灯晚上不亮危险 “阿拉头痛得都要裂开了”
第4版:帮侬忙 2022-08-06

地下车库湿滑闹心 路灯晚上不亮危险

市民莫女士反映,浦东新区宣桥镇项文路333弄海玥瑄邸自去年9月交房以来,地下停车库的通风及排水系统长期运作不力,地面坑坑洼洼,经常出现积水,严重时二三厘米的积水随处可见。有的住户车辆停放几周,车底和轮胎都发霉了。由于停车库地面湿滑,数月中已经有多位邻居不慎摔倒受伤。莫女士表示,小区内孕妇、老人、儿童较多,如果车库潮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小区物业及开发商尚未给出明确答复。居民们希望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为居民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 王军 实习生 王宇泓

家住浦东新区张杨路2999弄住友名人花园的潘先生求助,小区的两个边门(东门、西门)分别位于居家桥路和德平路,因疫情原因已关闭三四个月。居民出门去博山东路买菜,从两个边门出入比较方便一些,因此希望两个边门恢复开放。

当地居委会负责人向记者反馈,东门已于7月22日起,每天早上6时至9时开放,该门可走行人,也通机动车,下周起可完全恢复正常;西门原本是刷卡出入,不设门岗人员,拟于8月即可重新恢复正常开放,届时将增派人员(如志愿者)驻守。

本报记者 陈浩

市民任先生反映,自7月以来,静安区巨鹿路758号酒吧门口每日午夜时分都有数十辆看似非正规营运公司的网约“黑车”来回拉客,占道停车。由于道路拥挤,车辆经常堵塞,鸣笛噪声经常由深夜11时持续至次日凌晨4时,附近居民整夜不得休息,痛苦不堪。

记者在现场发现,巨鹿路道路本来就狭窄,车辆“接客”频繁掉头,极易发生事故。为此,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非正规营运车辆夜间聚集、噪声扰民的问题,还老百姓一个“安静的夏夜”。截至发稿前,任先生反馈,市交通委已经协调交警部门在现场指挥调度开展检查,维护道路行车秩序,目前车辆喇叭噪声已几乎消失,附近居民终于能睡上踏实觉了。

本报记者 王军 实习生 王宇泓

市民郑女士反映,静安区胶州路北京东路至武定路段,道路两侧路灯尽数“熄灭”,500多米长的人行道“墨墨黑”,给市民出行带来隐患。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段胶州路靠近市中心区域,周边小区和商超比较多。晚上9时之后,道路两侧陷入漆黑一片。郑女士说,这段道路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之前,路灯都是开着的,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这两天就不亮了。”市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维修,尽快照亮人行道。

本报记者 徐驰

浦东新区利津路215弄上泰雅苑居民陈女士反映,前物业公司在紧邻她家窗前的位置安装了快递柜。经反映后,快递柜虽已拆除,但本是绿地的地面被硬化,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十分影响环境的整洁美观。由于该处硬化后的水泥平台高出地面30厘米,雨水容易汇成水沟,影响家中老人出行。

经过记者沟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表示,已承诺居民今年10月拆除水泥平台,补种麦冬等植物,还居民窗前一片绿色。

本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 张小小

市民吴先生反映,长期以来,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锦西路30弄的消防通道被业主私家车占据,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驶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通道宽有七八米,划上了黄色网格线,上面写有“消防通道请勿占用”的字样。不过,两辆私家车直接停在网格线上,将通道占去大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居民们急切希望,相关部门和物业加强整治和日常管理,确保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徐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