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访友图 秋社的仪式感 “假啤酒”的夏天 为有荷香来 “密接”与“次密接” 我们拥有这样的夜晚
第11版:夜光杯 2022-08-06

“密接”与“次密接”

陆春祥

这顶新帽子,自庚子开始作孽,越过辛丑,至壬寅盛夏,依然在肆虐,我断定,密接与次密接这两个伴随词,已经深入地球人的骨髓,今后数十年间,再也不可能忘记。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封控,管控,防范,精准定位,八九不离十,东西南北中,人类与新帽子进行着一场接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病例发生,立刻要做的就是寻找密接与次密接。

忽然想到,我写的不少文章,起初的构思,其实也是在寻找密接与次密接。

壬寅酷夏,成都布克书店,我与成都读者分享新书《天地放翁——陆游传》及《云中锦》,两书皆与成都有关。陆游带着家人,入蜀八年,先到夔州,后赴南郑(今汉中),再转崇州、嘉州、成都,其中在成都断断续续生活了至少五年时间;《云中锦》开篇写的笔记奇人段成式,其父段文昌,两次镇蜀做剑南西川节度使,段成式自小就随老爹生活在成都,那里还留有他们的读书台。他们这些轨迹,不少地方,我都去寻找过,而我寻找的首要方向,就是密接与次密接。

单说陆游的密接。

第一个要找的密接偶像杜甫,这是超时空密接。陆游到达夔州的当天晚上,就夜谒白帝庙,登上城楼,凭栏吊杜,因为杜甫也是几次登楼。陆游在夔州前后只有一年半时间,而杜甫在夔州的三处住处,他都一一寻找。到了成都,杜甫的草堂,更是他常常流连的地方,可以这样说,只要杜甫曾经到过的地方,陆游都感兴趣,他甚至还寻找杜甫的后人,从《野饭》诗的自注看,陆游应该是找到了杜甫的后人,至少,线索是相当明确的。

陆游入蜀的八年,特别到南郑从军的八个月,对他中年后诗风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这样理解,他少时追随曾几老师学诗,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巨大,但也只是从技巧上学得较多一些,而对江西诗派宗祖杜甫的独特理解,只有入蜀,了解了杜甫一生的困苦及挣扎后,才算真正走进了偶像的内心世界,感知到他诗歌伟大的力量。这种转变,加上他亲临抗金前线产生的强烈使命感,使得陆游中年后的诗歌,时时爆发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痛及骨髓的悲伤绝唱,令人扼腕而唏嘘。

我在集中阅读陆游全集、各类陆游传、陆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广阔的南宋为时代背景,以大量宋代及以后的笔记为参考,并实地考察寻访,就是想努力为读者展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陆游。从某种程度上说,陆游的寻找,也是我的寻找。《入蜀记》在《天地放翁——陆游传》一书中,差不多占了五分之一的篇幅,之所以这样写,就是想弄清楚陆游的密接重点。

总体言,《天地放翁——陆游传》的写作,就是一次次寻找密接与次密接的过程,而在筛选素材时,那些次密、次次密,虽然多有寻找,但如果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起什么作用,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不过,其间的筛选,确实需要细心。

新冠狡猾,防备不到位,一个瞬间,就可以将别人传染,概率虽然较小,但依然屡见不鲜。用写作相比喻,特别是历史人物写作,就要判断,那些看似联系不紧的次密及次次密、次次次密,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系的素材,依然有某种潜在的联系,这种潜在联系,很难说清道明,草蛇灰线,完全要凭写作者长期养成的嗅觉才能挖掘到。

话说回来,排查新冠密接与写作上的寻找,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依然只是形式上的类同,不可同日而语,且一般也没有多少规律可以遵循,更无核酸可凭,凭的就是写作者的诗外功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