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丹)今天正式进入立秋节气。然而,此“秋”非彼“秋”,申城暑热正盛,真真正正应了“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古话。副热带高压牢牢掌控着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一带,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里,上海的最高气温稳如泰山,高高站稳38~39℃,最低气温也居高不下,29~30℃的夜间温度让天气从早热到晚,每天多云和午后雷阵雨成为固定“搭档”,申城在被“焗”和被“局”中无缝切换。今天9时40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不出意料地再次拉响。如此看来,立秋里的“秋”只能让人望梅止渴,“暑去秋来”还得等上好久。
古人用“立竿测影”等方法设定了二十四节气,此后,现代天文学用太阳围绕黄道运行的轨迹做了进一步解释。如此划分的优势是将一年清晰地分为四季,可以预报而且全国统一,人们就可以依据节气决定什么时候进行农耕作业。但天文学二十四节气里的“秋”不能和气象学里的“秋”混为一谈。气象学上,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也就是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都在22℃以下,才算迎来真正的秋天时节。因此,我国北方最早在8月中旬就可能迎来秋天,而华北地区通常在9月上中旬,江南一带则要等到9月底10月初才能感觉阵阵秋意。对上海而言,“立秋”更是不等于入秋。进入“立秋”节气之后,至少还有“一伏”的酷热天气,提醒人们暑气的余威仍在。上海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2日,申城的“立秋”和气象意义上的“入秋”要差着近两个月的距离。
立秋节气,太阳照射的角度依然很大,地面从太阳获得的能量本就远多于其他季节。而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白天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又受副高下沉气流影响,炎热少风,太阳辐射更多地抵达地面,增温效果明显。这也是近期申城持续“高烧”的重要原因。据预报,申城高温天气或许要等到8月中旬后期才会稍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