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今年夏天,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以铜奔马为主题创作了一款玩偶,因形象呆萌“圈粉”无数。正当文创人员在喜悦中加班加点补货时,一些不法商家趁机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盗版产品,销售量达10万件以上。这几年,各地博物馆积极挖掘馆藏资源,以文创产品带动文物“活起来”,但IP侵权案例时有发生。
铜奔马玩偶早已不是第一件“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朝珠耳机”“文创雪糕”“考古盲盒”……博物馆文创产品近年来呈现遍地开花之势,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既推动了文化传播,也制造了消费热点。四川省文物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四川省文创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创历年之最;某电商平台去年“双11”活动开售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激增超400%,成为黑马产品门类之一。
文创产品火了,盗版的阴影也来了。原创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好不容易出了个“爆款”,粗制滥造的盗版产品却仅靠“简单复制”就窃取了原创成果,对原创者来说不啻当头一盆凉水。据分析,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电商零售是IP侵权重灾区,盗版商家抢抓IP人气和市场热度,尽快推出现货或预订,且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被侵权之后,原创者还可能遭遇维权成本高、难以获得相应赔偿等问题。这不仅会严重打击原创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文化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护好文创知识产权,进一步破解维权难问题,才能让原创活得更好,激发出更多创新活力。博物馆等版权所有者要积极维权,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等也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线上线下加强联动,铲除盗版生产销售链条,让盗版者付出更大的法律和经济代价。近期,上海警方就破获一起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玩偶案件,一带货直播间因“直播售假”被查。电商平台亦要负起更多责任,及时采取屏蔽、删除等必要措施,阻止盗版产品扩散。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也要更多地尊重原创、支持正版。多方合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类似铜奔马玩偶这样兼具创意与热度的文创产品,才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