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5分钟一盘鱼香肉丝,8分钟一盘香菇滑鸡……即使炖鸡汤,10分钟也可以摆上桌。预制菜因其便捷和美味成为餐桌“新宠”的同时,其是否健康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预制菜含钠量惊人,吃一份就接近了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的标准。
由于免去了传统做菜中买菜、洗菜、切菜的流程,特别是不需花太多时间进行烹饪,预制菜越来越受欢迎。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一些龙头企业的预制菜同比增长达到了400%。伴随着预制菜市场的火爆,各种担忧争议并存,特别是一些预制菜存在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等“三高”情况,不利于消费者健康。
相比现炒菜,预制菜的“三高”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预制菜含钠量在300毫克至500毫克之间,而在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一款“外婆菜”,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1250毫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一般食盐中钠含量约40%,也就是说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宜超过2000毫克。一份重量300克的预制菜,如每百克的钠含量是500毫克,那吃上一份,基本上就达到了每天摄入标准。而像水煮牛肉、梅菜扣肉等预制菜的脂肪含量也十分惊人。消费者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预制菜,有可能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不同的预制菜,“三高”情况各不相同。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严格控制了油、盐、糖等各类营养成分的含量和配比。但也有一些企业会在肉的表面多裹上一层淀粉,酱料里多加一些糖、盐、油,再放一点合规合量的添加剂,这些都会导致钠、脂肪以及能量等营养指标的超标。
预制菜不仅要好吃,更要让消费者吃“好”,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对预制菜原材料、加工工艺、添加剂、农药残留指标等作出统一规定。同时,企业对于菜品原料的描述要详尽,让消费者可溯源、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