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看大师如何“面对自我” 演艺大世界  文化源头活水来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2-09-09
全国28家院团携33部精品将在上海演出111场

演艺大世界 文化源头活水来

9月,上海演艺“码头”热闹非凡,文化“源头”活水不断。“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今起在沪举行,由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拉开序幕。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陕西、内蒙古、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家院团将携33部优秀作品在演艺大世界集中上演111场,涵盖交响乐、民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评剧、黄梅戏、杂技剧等艺术形式,包括43场艺术惠民活动和6场艺术实践教育活动。

多重视角讴歌光辉历程

从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到面向新时代的文艺新作,展演作品展现出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著和坚定,彰显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使命担当。

昆剧《瞿秋白》用婉转的声腔讲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烈一生;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再现巾帼英雄杨开慧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沪剧《陈毅在上海》用上海的声音唱出陈毅市长为建设人民城市立下的卓越功勋;越剧《枫叶如花》讲述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朱枫烈士的故事。

多部作品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变迁,讲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评剧《革命家庭》讲述一个平凡女子在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后的成长;话剧《直播开国大典》讲述一群广播人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开国大典转播任务的往事;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的视角,展现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高品质佳作获得好口碑

33部参演作品中,三分之一曾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或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奖终评,充分彰显出演艺大世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参演作品中既有交响乐《红旗颂》、京剧《杜鹃山》、芭蕾舞剧《白毛女》等经典名作,也有连演4年热度不减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年内完成147场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和蜚声海内外舞台的《朱鹮》等口碑爆款。

多部作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交响组曲《炎黄风情》从历史典故和民歌民谣中获取灵感,以中国管弦乐展现其中蕴含的民族气概和人文情怀;杂技剧《化·蝶》(见左图)从传统民间故事中提炼新意,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舞剧《意·境》立足民族文化,探索舞蹈、戏剧、音乐、影像等多元化剧场式表达。

全国人艺话剧集中亮相

话剧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沪上观众的喜爱,展演特别策划推出“人艺专题板块”,首次集中邀请全国5家人民艺术剧院在沪汇演,将推出7部作品演出18场,展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北京人艺将推出话剧《香山之夜》,以宏大的视角和新颖的戏剧表现方式,带领观众回溯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天津人艺携话剧《俗世奇人》参演,讲述京津地区运河流域奇人异事,以小见大展示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武汉人艺话剧《狂澜》(见上图)讲述八七会议的故事;四川人艺将带来话剧《苏东坡》,还原这位文学家跌宕起伏的人生;陕西人艺推出《平凡的世界》《主角》《白鹿原》等“茅奖三部曲”,原汁原味再现西北风土人情。

艺术惠民走进五个新城

近年来,上海文艺院团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着力提升上海文化原创力和标识度,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此次展演将推出完成修改提高的杂技剧《战上海》、交响乐《百年颂》、芭蕾舞剧《宝塔山》、上海昆剧团的大型昆剧现代戏《自有后来人》、沪剧《敦煌女儿》展现“改革先锋”“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获得者樊锦诗扎根坚守甘肃大漠、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人生历程;上海越剧院将带来越剧男女合演代表作《家》,一展经典魅力。

展演期间,各院团将在演艺大世界、五个新城先后推出43场艺术惠民活动和6场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评弹团将亮出“红色家底”,携沪剧《红灯记》、评弹《王孝和》等经典之作走进各区剧场、社区文化空间,上海淮剧团也将推出多场戏曲讲堂活动普及传统戏曲的别样魅力。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