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广告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隐私 小岛上,他用坚守“照亮别人” 广告 86岁“全土”,老字号竞相“比腔调”
第6版:上海新闻 2022-09-09
个个都有独家绝活 各自坚守独有“土”味

86岁“全土”,老字号竞相“比腔调”

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外,市民在排队购买食品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八开间店面,从东到西,经典培丽酱菜、邵万生、乔家栅、泰康……十几个老字号一字排开,酱菜、月饼、糕团、南北货,热闹非常。

明天,要中秋啦!毫无疑问,淮海路雁荡路口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酱菜四季排队风景线,依然如故。

今年中秋,一个变化是,做了86年“老地主”,“全土”曾经只有培丽酱菜一枝独秀,如今是老字号扎堆,还有更多创意在赶来的路上。

要的就是这种“土”味

“称一斤螺蛳菜,一斤乳黄瓜,一斤牛肉酱!”这边,市民薛老伯一听就是老顾客,酱菜点得利索。那边,营业员去汤、去皮、加卤,这三招就是“全土”标准操作——一份酱菜,上称前去掉汁水,过秤时去掉包装分量,称好了再加汤卤。老字号,真材实料、诚信经营、服务周到,就是传统腔调。

酱菜专柜上方,正对大门,LED广告牌上,培丽酱菜第三代传人戴立贵师傅的大照片神采奕奕,照片下方,八个大字:“传统工艺,匠心制作”。就算第一回来“全土”,迎面看见戴师傅和八个字,也就明白了——难怪马路上常年排队,老味道,好味道,有道理!

1936年,江苏商人鲍氏兄弟经营的培丽土产公司开业,“全土”酱菜四季排队风景线由此开启。开办之初,只有60平方米左右两开面,如今已经扩大至380平方米八开面。很多年里,“全土”只有一家培丽酱菜,如今却是十几家老字号扎堆,个个都有独家绝活,都有自己坚守的“土”味。

“土”味,让“全土”酱菜近悦远来。专柜一天至少两个销售高峰,旺季每天平均3000多人次购买,日均销售额从2009年的5700元增至逾4万元,销售坪效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青春创意”同场竞技

今年中秋,邵万生推出了糟香月饼,一时间风靡申城,在“全土”开出的专柜,也亮出了糟香月饼大广告。

同场竞技,“全土”培丽酱菜,有啥创意?“几样小包装的新产品,正在研发。”培丽酱菜第四代传人陈志豪站在商场大门外,看看从南京路、徐家汇齐聚“全土”的老字号们,说不出的开心。

小包装?对的。老字号,要有“青春创意”,这也是腔调。近年来,老字号紧盯产品的年轻化、包装的小量化、渠道的多样化,新产品、新包装、新渠道不断涌现。

全土,有啥“青春创意”?八宝辣酱月饼、红油酸菜青团、“礼·八宝锦”酱菜酱料伴手礼礼盒,还有,申报非遗,把酱菜酱料作为民俗饮食文化,广为传播,吸引年轻人“爱酱菜”。

如今,专柜酱菜五六十个品种,要论最年轻的,当数人参萝卜。白萝卜,本地产,个头小,模样像人参,外号“人参娃娃”,去年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过去几个月断档了,目前正在腌制加工中。”陈志豪预告——过了中秋,国庆前,“人参娃娃”就要回“全土”啦!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