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揆
视频会议早已成为办公室的重要帮手,疫情期间出行受阻,视频会议更是不可或缺。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最近的研究显示视频会议对会议双方的合作或者是团队建设,事实上是起了束缚作用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一项研究结果说,相比两个人通过视频讨论事宜,仅仅用音频对讲比打开摄像头视频的效果要好。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也是仅用音频的一组要胜一筹。这个结果令研究人员感到惊奇,他们曾在2017年做过类似的实验,结论是当做某一个项目时,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比如说笑容、皱眉等等,是判断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随着视频会议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觉得有必要重做实验,他们对实验方式做了一些变动,共招募了198人,他们互不认识,随机指定两人一组,就提出观点、作出决定、执行计划以及记忆发生过的事等各项内容测试其集体智慧。一半的人用视频,另一半人仅仅用音频。
研究人员称,原先倾向于认为肯定是仅用音频的小组居于下风,因为他们得到的线索较少,难以判断对方的行为。结果恰恰相反,仅用音频对话的人得分普遍高于视频小组。究其原因,用音频对话的人,其声音信号的同步更好,讲话的此起彼伏也更顺畅,这种协调使他们的集体智慧超过了用视频对话的人。
所谓声音信号的同步是双方对所讨论的内容相互关注的一大要素,这和面部表情交融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是大家一个接着一个讲话,或者是某人讲得多,某人讲得少,这就没有做到声音信号的同步,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所以,研究人员判定声音信号的同步比面部表情更为重要。因为视频时人们会较多地关注面部表情,这就分散了专注于对方讲话的注意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视频的时候,人们既要注意听,又要关注对方的面部神态,而由于技术的原因,视频信号会有些延迟,需要参会者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多地注意视频信号就使人们减少了聚焦解决问题所投入的精力。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上述发现有悖于当今流行的观点,即“多媒体视频有利于远距离合作”。现在,他们正在对较大人群中用言辞表达的同步作研究。
上述研究的结果并不是一概反对用视频进行会议,而是建议在会议开始时,大家可以把摄像头打开互相致以问候,谈到正题时就关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