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11 未来一周申城气温维持在2字头 防空警报上午鸣响 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今开通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9-17

防空警报上午鸣响

全市参加防空疏散演练人数创新高

在杨浦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居民有序开始疏散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杨先亮)今天是我国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上午11时35分,随着上海市副市长、防空警报试鸣指挥长彭沉雷的一声令下,全市城乡15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低沉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划破长空,提醒人们: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防空警报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依次鸣放,先后历时23分钟。警报试鸣期间,全市保持了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据市民防办介绍,全市各区结合警报试鸣,组织开展了防空疏散演练。今年有221个街镇及工业园区、3799个社区、1653所学校,共愈232万人参加演练,创历年新高。今年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开展防空演练,各单位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分批次、小集群、多频次方式实施演练。

记者在军工路2485号杨浦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主演练场看到,随着预先警报鸣响,殷行街道组织居民代表按照设定疏散路线,疏散到人防工程和应急避难场所掩蔽,社区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社区民防志愿者参与维护疏散秩序。在演练现场,还设置了“疏散引导、人员安置、心理防护、医疗救护、物资发放”5个工作小组,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开展心理防护、医疗救护、物资发放等行动。解除警报鸣响后,居民分批撤离民防工程,专业队伍迅速开展甄别环境受损情况等不节消除空袭后果,并对演练区域进行环境消毒。

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金融街一期,紧邻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的商务综合区,在防空警报鸣响的同时,开展人民防空行动演练,重点演练民防工程启用,重要目标单位职员和周边居民、楼宇人员的紧急疏散掩蔽、人防专业力量消除空袭后果等。采取“地面引导与空中引导相结合”,空中无人机以普通话、沪语、英语“三话”广播,引导民众有序疏散。民防工程内设生活区、休息区、医疗救护区、心理疏导区等场所,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调适需要。还将防空警报引入地下空间,通过“人防宣教机器人”,巡回流动宣传,减轻焦虑情绪。利用无人机、侦测机器人展开防化侦检。组织供水、电力、燃气等专业力量,抢修“生命线工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天也是上海制作的全国首个“民防地图”上线一周年,近50万市民已关注并使用。数字民防“指尖上”的应用,不仅填补了人防设施指引场景运用的空白,还有助于提升民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