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邻居 智慧快餐 幻彩夜织 国庆游园记 宋庆龄心系国防事业 浅秋风筝知凉薄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9-25

幻彩夜织

杨克元

一看到“幻彩夜织”这四个字,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幻化出如下的影像: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桥上灯笼高挂,水边窗户虚掩。窗纸上,隐约地投射着一位年轻女子的剪影。她在刺绣荷花花样的绣品,抑或钩编牡丹图案的花边。一条小船从远处吱呀呀地摇来,长橹犁开一道清波,闪闪烁烁。收获的渔火,渔娘的轻歌引得窗户缓缓推开,嗓音带着水汽:“张嫂,回来了?”“李姐,还忙呢。”寒暄声长,船已离远。推开的窗户慢慢地拉起,仍然虚掩着。窗棂内,发髻跳动,兰指起舞。

幻彩夜织,让我回忆起小时候捉纺织娘的趣事。江南七月,暑气逼人。晚饭后,我们顽皮的小男孩,早已溜出老街。沿着清冽冽蒲汇塘,越过一摞摞纳凉人,走向东面的高泥墩。狭小的田埂边,种植着名目繁多的蔬果。豇豆、扁豆、番茄、青菜、冬瓜、白瓜和芦粟琳琅满目,当然也少不了赫赫有名的七宝黄金瓜。白天,我们最钟情的是一片胡萝卜地,那白色圆形的花束好像撑开的一把花折伞,上面栖息的金龟子正是我的所爱。晚上的高泥墩,我们最钟情于番茄棚、豇豆棚,在叶片上躲着纺织娘。从一开始的“遮遮遮”“沙沙沙”,慢慢地发展成“轧织、轧织、轧织”的琅琅叫声。这种声音,在夏夜的昆虫鸣叫中,独领风骚。我们循着声音,借着星光月色,蹑手蹑脚地靠近,稳扎稳打地抓获。

真正发现幻彩夜织这个词,是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当时,公园关闭,早锻炼只能另择佳处。无意中来到莘庄商务区南侧的淀浦河休闲绿地。在七莘路东面、淀浦河左岸,竟然布置着一个命名为“幻彩夜织”的景点。彩色的路面,巨大的纱锭,通透的回廊,还有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涂鸦。该景点以莘庄特色钩织为主题,提炼设计元素创意应用,打造了五彩斑斓、欢快活泼的儿童活动空间,提供了宣传本土文化的休闲好去处。

莘庄钩针编结还得从100多年前说起。它发祥于法国修女来沪传授包括花边工艺的谋生技能。在闵行,他们通过七宝天主堂、南张天主堂和总部位于土山湾的耶稣会进行传播。虽说是莘庄钩针编结,所及之地远远超出莘庄地界。我生在七宝,长在七宝,耳闻目睹钩针编结在七宝的盛况。当然,它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工艺的文化传承,更是百姓的谋生之道。

那时,在我家斜对面的临蒲汇塘和北横沥交汇地曾经有一座遗弃的书场小楼,叫“长乐里”。这是七宝钩针编结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场。姑嫂姨婶欢聚一堂,笑声不绝。双手像雏鸡啄米,花边似春蚕吐丝。上世纪60年代中期,“长乐里”因河道疏浚被拆除。编织女只能在街道上摆起战场。我家虽然破旧,但地方不小。奶奶好客,会主动欢迎左邻右舍。因此,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我家的一条从街面到天井的过道成了结花边的“工场”。

借“幻彩夜织”这个新词,依“幻彩夜织”这个景点,唠唠叨叨地写下了这么些许文字。幻彩需要盛装,当然,浓妆淡抹总相宜;夜织需要诉说,当然,轻声细语惹人听。所有的美都愿诠释这个幻彩夜织!是的,我特喜欢这个与魔都相互映照的魔幻之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