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蔚来宣布造手机,引起业内一片哗然。而日前“吉利收购魅族手机”又成为业界关注热点。在此之前,特斯拉、上汽也明确表态正在筹备“自造手机”,就连在电动汽车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的比亚迪,也在为华为、三星、小米等品牌“兼职”代工手机。众所周知,手机市场已是一片“红海”,车企们此番“逆向”操作去趟这个浑水,属实让人意外。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被问及“蔚来为什么要造手机”时明确表示:为了优化生态部署,打造更强的“车机生态圈”。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的回答是,吉利布局手机业务,目的是为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大终端的融合长线铺路,最终实现为用户搭建车机、手机之间的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同样,在马斯克的产品蓝图里,也希望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手机,成为特斯拉汽车、脑机设备、星链系统的连接点,而不是依靠其他App。
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也表示:“随着汽车的进化,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合作是大趋势,作为消费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终端设备,互联需求是非常明确的”。更何况,做手机的难度远比汽车要小,汽车的购买门槛比手机高得多。用户因为喜欢这辆车的品牌而换用这个品牌的手机,与用户因为自己所用的手机品牌而购买同品牌的车,显然前者的概率会更大。如果把手机做好了,车企相当于就有了比单纯车机数倍级别的用户体量,在内容采购上的主动权和议价权就提升了。
小到内容采购这种细节的商业逻辑,大到生态链的战略构建,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汽车企业热衷于造手机显然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也并非图手机市场的几分利润,主要为了夯实汽车主业,完成自身战略的闭环。放眼今日世界,“软件定义”的汽车已不再是一个机械产品,而成为颇有“含金量”的高科技产品,产生这样的融合是必然的。蔚来和吉利,一个新势力的顶流,一个国产品牌的老大,率先做出了尝试。如果这条路走通了,相信会有更多车企随之走上造手机之路。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