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
长假里,我和圆子沿着林荫道一路闲逛,圆子在章鱼小丸子店铺前停了下来。
“来一份。”圆子说。话音刚落,旁边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也底气十足地喊:“我也要来一份!多加点番茄酱!”
小丸子很快端了上来。圆子正要吃,又听到小男孩喊:“叔叔,你再多给我一个嘛!”
圆子忍不住说:“多给你,人家还怎么做生意?”
我冲着圆子轻轻摆摆手,提醒她这么说会让小男孩觉得很尴尬。小男孩有他自己的表达自由,至于接不接受他的表达,那是店主的自由。
圆子有点不服气,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理。我于是翻起了自己的老皇历,与圆子重温了一番“近真理但不近人情”的陈年“糗事”——
高一时,班里从农村转来一位女同学,借居在亲戚家里。冬天到了,担任班长的我发现她没有棉服,于是和副班长一起写了封“捐款倡议书”,短短两天时间就筹齐了善款,买了件滑雪衫送给她。女同学得到了温暖,记者则用一篇报道把温暖送到了四面八方。然后,同学的亲戚生气了,一个抗议电话打到了学校:“什么意思?!难道我们虐待她了么!你们怎么知道我们不会给她买?你们让我们以后怎么做人?!”
老师带着我们登门道歉,我虽然觉得捐棉服这件事本身没错,但望着女同学的叔叔婶婶,才突然意识到:之前只想着助人,却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了另一些人。
大一时,去学校旁边的小店逛街。逛到第二家店时,遇到一位阿姨正在跟店主讨价还价。我看了一眼她手中的衣服,脱口而出:“这件前面那家店也有,一模一样的,便宜好多呢!”阿姨说:“噢噢,好的,我去看看,谢谢你哦。”说罢扭头出门而去,剩我一个人木知木觉地继续在店里晃悠,直到发现店主大哥正用一双圆眼怒不可遏地瞪着我。我也睁大了眼睛、冲他眨巴了两下,表示“我不理解”。大哥发现瞪我无效,于是压着火气咬牙切齿地说:“看在你学生娃不懂事的份上,今天就算了,要换了别人……哼!”我这才突然醒悟:哎呀,我只想着帮阿姨省钱,却没想到把店主的生意搅黄了……
圆子听了,问:“所以呢?”我说:“所以,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心软、善良的人,后来我发现,我也是一个钻进‘真理’里就忘了人情的人。”
“什么是人情?”圆子接着问。
“比如,你喜欢的演艺明星,妈妈实在喜欢不起来,而且觉得‘追星’是件浅薄的事。如果我因此而坚决反对你,就有点不近人情——毕竟你想跟同学之间有些共同话题,对吧?”我说。
“啊,对对。”圆子点点头,“我们同学都挺羡慕我的,因为你能理解我。”
“拴Q。”我学着她的口气说。然后突然意识到,接受这些我觉得浅薄的网络用语和热梗,也是我在学习“近人情”的一部分呢。因为近人情了,所以亲子之间,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也做到了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中立”;因为做到了价值观中立,所以才能像咨询师与来访者一样,和圆子建立起信任关系。
人情是什么?在我来看,人情是人性的实情——有善也有恶,有阳光也有阴影,有节制也有贪心。所以:指望儿女乖巧听话又有主见;指望童年期的孩子不馋零食;指望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平稳、高度自律;指望高压下的学子爱上学习;指望电子时代的孩童不碰手机……所有这些,都像指望自己完美无缺、滴水不漏一样,是不近人情的。而近人情,则是在了解人性多面性的基础上,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区,在缓冲区里,有收有放,让人性“飞一会儿”,然后达成平衡。
就像有一次,看到河面上我喜欢的白鹭正叼着我喜欢的鱼,一时间百感交集:如果我要救鱼,白鹭就会饿肚子;如果要让白鹭果腹,鱼则会失去生命……其实,大自然自有安排,它们各安其命,我又何须兀自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