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地摊经济:在秩序和活力间找平衡
第22版:新民环球 2022-10-27
塑造城市肌理 考验管理智慧

地摊经济:在秩序和活力间找平衡

荷兰IJ-HALLEN市场是欧洲最大的自由集市之一 图GJ

日本路边小吃摊 图GJ

文/弦子

上海近日发布20年来首次进行全面修改的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关于设摊不再“一禁了之”的内容引发高度关注。从禁止、取缔到如今的“适度放开”“有序设摊”,对如何摆摊,上海经历了一段摸索的历程。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地摊经济在赋予城市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治理挑战。对摆摊行为是禁是放、是堵是疏,是全球许多城市持续探讨的课题。如何在活力与秩序之间寻找平衡,不同的城市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日本

把“屋台”打造成独特城市名片

公园里卖二手货的跳蚤市场,街边售卖关东煮、铁板烧、拉面的摊点,走街串巷的烤红薯车……在日本影视作品中,常能看到日本城市里与地摊有关的场景。

事实上,地摊文化在日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位重要。二战后,日本的地摊经济开始活跃。自1945年新宿车站第一家露天市场开业后,众多地摊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日本城市。

而被日本人称为“屋台”的路边小吃摊,是日本“地摊家族”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有媒体报道称,日本的路边小吃摊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代。经由不断发展,这种“接地气”的饮食阵地如今已分布在日本各地。其中,福冈的路边摊美食最负盛名,这座城市正打算将“屋台”打造成一张将地摊经济与当地文化相融的城市名片。

在福冈一座办公楼的人行道边,一个个路边小吃摊成为了解日本传统美食的独特窗口。在防水隔热的帘布后面,人们坐在木凳上一边交谈,一边等待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端上桌来,空气中混合着烧烤的烟雾和关东煮的香味。

不过,容易带来卫生、安全等隐患的路边小吃摊也曾让日本政府纠结不已。20世纪60年代,福冈有约400多家路边小吃摊,如今已经降至约100家。

但近年来,福冈人又逐渐意识到这一独特的饮食传统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路边小吃摊似乎又开始回归。2016年,福冈数十年来首次给路边小吃摊摊主颁发营业执照。而随着“照片墙”和美食短视频流行,福冈的路边小吃摊也正成为年轻一代的旅游打卡点。

56岁的奈美和家人在福冈共同经营着一家路边小吃摊,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在这里我可以结识很多外国人,就好像去到了很多国家一样。”

一位来自东京的小伙子和两位来自大阪的姑娘,在奈美的路边摊喝了啤酒吃了拉面后,建立了新的友谊。“这就是‘屋台’的魅力。”在导游森俊博看来,这看似狭小的空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味的食物,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感受到福冈的亲切与友善”。

福冈路边小吃摊的回归只是日本地摊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在规范地摊经济,尽可能减少摆摊带来的卫生差、秩序混乱、空气污染等城市治理难题方面,日本社会也在不断探索。其中,既有专门的企业参与协助,也有媒体和地方政府推广引导,甚至连设计师也在为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升地摊的秩序和美观出谋划策。

德国

一起逛跳蚤市场是周末“打开方式”

如果说路边摊美食是日本地摊的招牌之一,那么对欧洲人而言,跳蚤市场便是地摊文化中宝藏般的存在。尽管跳蚤市场起源于自由浪漫的法国,但如今,务实节俭的德国人对这种售卖二手物品的摊点似乎更为热衷。

服装、饰品、餐具、艺术品、相机、藏书……在德国的跳蚤市场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二手宝贝。旧货地摊已经成为德国旧货市场的主体之一,分布于城市和村镇。

在德国,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摆摊场所,地摊通常出现在公园空地、露天广场和大学树林中。柏林墙公园的跳蚤市场、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的跳蚤市场、斯图加特卡尔斯广场的跳蚤市场等都颇为著名。

德国首都柏林就有20多个大型摆摊场地。柏林拥有庞大的地摊文化,跳蚤市场遍布整个城市,大部分市场都在周末开放。在旅游博主安妮利斯看来,柏林就是“节俭者的天堂”。撰稿人托马斯说:“在柏林的周末,朋友们通常并不是相约喝咖啡、吃蛋糕或看展览,而是一起逛跳蚤市场。”

尽管地摊数量繁多、分布广泛,但德国人也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地摊管理方法。需要长期摆摊的摊主要提前向当地政府报备,申请流动经营许可以及卫生局提供的指导手册。管理部门会按照摊位大小以及地价,向摊主收取摊位费,用于安保和保洁。

虽然摊位不固定,但德国跳蚤市场有着固定的开放时间,例如慕尼黑的跳蚤市场自2007年后便一直在夜晚开放。具体市场的开放时间和摊位规划,可通过当地政府官网查询得知。

在跳蚤市场用两三折的价格就能买到二手商品,对那些摆摊的卖家来说,赚钱或许并不是唯一目的。一位以售卖布料为主的摊主坦言,他每月摆摊四天赚的钱还不及本职工作一天的工资,摆摊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和享受交换的乐趣。另外一些卖家则认为,让物品循环利用,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价值的行为。

而对那些来“淘宝”的人而言,逛地摊是一种与商场购物和网购全然不同的体验。因为这里既可以面对面讨价还价、现场验货,还能以低廉的价格淘到市面上稀有的物品。更重要的是,逛地摊还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和互动交流的需要。

荷兰

每年国王生日全民摆摊狂欢

荷兰不只有风车和郁金香,自由集市也是荷兰城市文化中一抹特别的色彩。

荷兰的自由集市同样走过了漫长岁月。早在9世纪初叶,荷兰就已经出现了售卖日常生活用品、每周开放一次的小市场。这种摊贩市场一直保留并延续至今,如今荷兰最有名的市场莫过于阿姆斯特丹的IJ-HALLEN。IJ-HALLEN的前身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旧船厂,如今这个巨大的建筑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自由集市之一。

“激烈的讨价还价、琳琅满目的二手货、美食和欢声笑语。”旅游专栏作家唐娜写道,“在IJ-HALLEN,你可以看到嬉皮士、潮人、收藏家、预算有限的大学生和年轻的妈妈,你会对荷兰社会有个精彩的了解。”

IJ-HALLEN的开放时间不固定,一般是在周末。唐娜说,“从黑胶唱片、瓷器、玻璃器皿,到网球拍、瓷砖、靴子……在这里,每个角落都有着不一样的惊喜。”

除了能淘到“宝贝”,集市在荷兰人心中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在荷兰各大旅游网站和宣传手册上,都可以看到有关自由集市的宣传语和欢迎词。而一到每年国王生日的国王节,荷兰整个国家都会变成一个巨型的跳蚤市场。这一天,所有国民无需申请和纳税,便可以在自家门前或规定区域直接摆摊。跳蚤市场、摆摊狂欢,成了荷兰国王节的标配和文化符号。

在自由集市的管理模式上,荷兰人也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例如,自由集市的空间选址由当地政府权衡各方利益后作出决定和规划,每个集市则会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承载不同的商业服务功能,辛格花市就是荷兰最著名的花卉市场,伦勃朗广场则是专门出售画作、雕塑和手工艺品的艺术品市场。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专门负责集市监管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空间选址还是管理方法的制定,都是由荷兰政府、社区管理部门、摊主与消费者共同参与商议完成。基层民众在如何使用城市空间的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参与度。

尽管给城市治理提出了挑战,但地摊经济也赋予了城市更多活力。它是一些城市居住者维持生计的方式,它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交流空间,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全球多个城市的案例不难看出,地摊经济的存在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变化。在城市规划师帕尔马看来,地摊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城市的肌理,城市的包容性则体现在如何为城市空间使用者进行规划、设计与管理。无疑,这背后考验的是每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