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近日,一名男孩在小区骑自行车撞倒两岁幼童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监控画面中,家长正带着幼童散步,一名男孩突然从后方骑行过来,幼童被撞,后脑着地。有媒体证实,此事发生在湖南长沙一小区。本月20日将迎来世界儿童日,如何从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孩子打造安全幸福的友好环境?
上述事件无论结果如何,对两个孩子家庭都是意外打击。事实上,除了少数人车分流、公共空间充裕的小区,多数小区的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自行车乃至玩滑板的孩子在人流中穿行,蹒跚学步的孩子在路上晃晃悠悠……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动线,随时有交织的风险。此前,网络上还曾传播一段视频,有驾驶者将停在小区路边的车辆开出时,由于司机驾驶视线有一定盲点,一个年幼的孩子正好经过汽车旁,被卷入车轮下才被发现,家人痛哭的场面让人揪心。
事故发生后,不少人在讨论,到底是肇事者、监护人,还是物业的责任。事故的追责固然必要,但更需要追问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努力排除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松江区广富林街道西子湾居民区是个拥有近万人的超大居民区,青年白领多是该小区最大的亮点,由此组织成立“幸福家园”智囊团,成员包括机关公务员、企业高管、IT精英等。该居民区书记郑丽娟表示,为了减少人流汇集造成的风险和拥堵,“智囊团”等商议下来,在主通道设置了隔离栏,让进出车辆各行其道。同时,在西侧绿化带辟出行人通道,实现人车分流;小区道路则从原来两侧停车改为单侧停车。道路宽敞了,不但让长期困扰居民的拥堵问题得到解决,也减少了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发生碰撞的概率,提高了小区“遛娃”的安全度。
关爱儿童,不仅事关孩子的安全和发展,更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和美好。早在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上,就提出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儿童友好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给予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利;提供儿童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满足儿童各类行为活动的需求等。
今年可谓中国儿童友好的新纪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出,“鼓励创建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
从孩子“一米视角”看世界,让政策更包容、服务更匹配、保障更到位、空间更充足、设施更安全。而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参与到“美丽新世界”的打造,更能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在浦东,全市首条彩色斑马线是孩子们用画笔绘出的天马行空;在上图东馆,“小小测试官”对少儿馆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采纳,进入角色的孩子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儿童友好,呵护的是一座城最柔软的部分,更是这座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