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
李开盛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当世界还在观察中共二十大如何成为今后中国发展的新起点时,一系列密集的主场外交活动接踵而至。虽然其中一些访问行程还有待进一步展开,但由此折射出来的中国国际担当已经清晰可见。
广交朋友做法不变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10月30日至11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成为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紧接着,11月1日、2日、4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分别开始访问中国。这些外交活动传递出十分明确的信号,二十大后的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国际上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此次密集来访的国家中,既有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也有作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共处典范、被中国人民亲切称为“巴铁”的巴基斯坦;既有德国这样的主要世界政治力量,又有坦桑尼亚这样人均GDP仅1000多美元的欠发达国家。
这充分表明,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二十大后的中国坚持广交朋友的做法没有变;在面对复杂的国际挑战时,中国坚持共同协商、争取互利共赢的大方向没有变。
愿意作出中国贡献
从此次来访的国家可以看出,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将是中国外交的坚实基础。越南、巴基斯坦是中国在东南亚、南亚方向的重要邻国,不但在经济上与中国互动关系密切,而且在地缘战略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也经历了领土争端、政党轮替的种种考验,但两国领导人此次来访充分体现了双边关系的深厚基础与巨大韧性。可以期待,通过与越、巴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进一步趋稳,推动建构周边命运共同体。
坦桑尼亚尽管远在非洲,却是此次四国中唯一一个安排国事访问的国家(其他三国领导人是正式访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重视与尊重,表明了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方针。在新冠疫情仍然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情况下,可以期待中国将继续为非洲发声,继续在各个场合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德国总理的来访则表明,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是中国外交始终努力坚持的方向。当前俄乌冲突僵持不下、欧洲陷于安全与经济双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劝和止战而不是火上浇油,最为符合俄乌双方以及欧洲国家的整体利益。一些欧洲国家也意识到了美国政府在前面拱火、美国利益集团在后面通过能源输出大肆“收割”,最终使欧洲沦为牺牲品的危险前景。德国国内对其总理访华持有不同观点,但朔尔茨此访体现了欧洲在正确解决全球及地区地缘政治与经济矛盾的方向上已迈出一步。中德如果能够在相关问题上实现合作或达成共识,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总体来看,在二十大结束不久就开展密集主场外交,充分表明了中国高度重视当前世界挑战,并愿意为此作出中国贡献的强大决心。
团结应对全球挑战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应对好这些挑战,就必须团结好最大范围的国家,继续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各种双边、多边机制发挥作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通过主场外交开展一系列双边会晤,不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理顺双边关系中的相关问题,推动致力于解决冲突、推动合作、维护全球化正确方向的积极力量更趋壮大,还有利于在建立国家间友好互信与利益融合、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方面为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