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冰
我居住的地方,不远即有座版筑的土城,长满树木和荒草。冬天的时候,上面蒙着皑皑白雪,高处看去像一条银色长龙,逶迤折向很远。春天,上面又开满野花,一种说不清的芬芳四处荡漾。
这就是郑州的商代遗址。有了这个遗址就有了历史的见证,郑州最终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走入八大古都的行列。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郑州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不断地审视生活的这块土地,往往会回顾它的过去,就像一个人,总想知道他是怎么走过来的,有哪些经历,哪些故事。于是开始更多地寻找,就像顺着那道苍莽的古城墙一直往前走,总想走到它的尽头。
渐渐地,我越来越知晓了郑州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成为解读郑州的重要部分。其中一项,就是更多地关注了郑州的名人故里。郑州市旅游局曾经搞了一个郑州十大历史名人的评选,有黄帝、子产、列子、许由、韩非、陈胜、郑虔、杜甫、白居易和李诫。而让我写的是陈胜。我当时一阵惊喜,那个辍耕之陇上怅叹久矣,怀有鸿鹄之志而搅乱历史风云的猛士,竟然是郑州登封人。
我开始大量地阅读他们,并且带着景仰去寻访。我去开封,刚过了莆田的高架桥,就看到了一个“列子故里”的牌子,牌子虽然不起眼,但让我猛一激灵,那个讲述了“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高山流水”等故事的寓言大王,原来就在这里!慢慢地我还知道了申不害、郑国、纪信、管仲、高拱、嵇康、许衡、刘禹锡、李商隐。这些风云人物,竟都在一个地方聚集着,这是一个怎样的队列,他们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他们串起来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半部中国史。
我去了登封,去找寻陈胜故里,年代久远,只有一点可以追寻的痕迹,那是在阳城也就是现在的告成老城墙围子里。我希望这种痕迹再强些,建一个什么场所,将有关陈胜的介绍放进去。我去找高拱,他的住址曾在现在的城里。我转了很长时间,只找到了一些看起来很老的房子。
我登上了高高的山顶,打听许由,都知道。还真是找到了一处所在,是当地一位老乡领着找的。这位老乡积极地领着我走了好一阵子。我总是问,还远吗?他总是回答,不远。我们从山上下到了半山腰。刚刚下过一场雨,路有些泥泞,满脚踩的都是黄色的黏土。我终于见到了一棵好大好粗的树,起码有上千年。而那口许由洗耳泉更老,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老辈的人都是听更老辈的人说的。这口不老泉,一直供养着方圆人们的生活。20世纪两百人集中在这一带大炼钢铁,用的就是这一口泉水。说起许由的故事,他们更是夸夸其谈。
还有杜甫故里,当地政府已拨发巨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复改造。原来的杜甫故里一定是一片很宽阔的地方,群山连绵,黄土起伏,修竹茂密,杂树生花。不远有水,是泗河,还有黄河和伊洛河。只是后来由于杜甫一家的搬离,而渐渐成为后人聚居地。
我还寻找过李商隐当年在郑州古城墙附近的居所,那条叫里仁街的地方,曾经有他登临并赋诗的夕阳楼。那首诗后来被刻石而名扬天下:“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似乎是李商隐一生经历与命运的写照。我站在东大街西南的一片古城废墟上,面对着西下的落日一阵感慨。这个地方是赵福海告诉我的,我们都有同感,希望能恢复一处院落,让我们的寻找有一个栖息地,希望再建起那座气势恢宏的夕阳楼,让郑州更有古都特色。
值得高兴的是,近些年郑州重视了名人故里的保护和整修,也加大了宣传力度。我有了底,并且开始动笔,试着尽可能准确地解读这些名人故里及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我带有着本真色调的积累。我为此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