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成立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65) 这束光可以很酷,也可以很暖 百姓办事更方便  垃圾分类成习惯
第2版:要闻 2022-11-10
虹口区不断优化城市治理社区服务

百姓办事更方便 垃圾分类成习惯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虹口区市民驿站调研,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他强调,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要及时感知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家门口的服务圈

如今时光走过4个春秋,党的二十大也胜利闭幕。当年在市民驿站综合服务窗口接待总书记的嘉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副主任辛立平回忆当初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总书记询问我们在这里可以办理哪些业务,尤其关心老年人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服务。现在我特别想再向总书记汇报,当年的市民驿站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已成为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服务枢纽。”

现任虹口区行政服务中心任副主任的辛立平告诉记者,随着工作岗位的调动,自己的政务服务覆盖面也从“个人端”拓展到“企业端”。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一名有17年党龄的基层党员,辛立平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不断优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虹口区行政服务中心可办理的业务从2018年涉及16个部门65个事项提升至如今涉及31个部门433个事项。2019年起,虹口区选取27件涉企主题服务,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栏目中办理企业所需的各类证照,实现“最多跑一次”。2021年起又先后推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变更等30余项“好办”“快办”服务,实现申请条件预判、申请表格预填、申请材料预审等功能,使复杂事项“好办”,简单事项“快办”。

辛立平告诉记者,中心正加快推进线上线下帮办体系建设。线下,中心办事大厅“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设立了帮办服务点;线上,依托智能客服“小申”“小虹”,推出智能在线客服和人工客服。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形成的“一楼一事办”服务品牌,今年已推出3.0版,将把企业证照办理服务范围拓展至工程项目竣工备案前阶段。“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倾听市民的需求和感受,用心用情用力完善家门口的一网通办。”辛立平表示。

小区里的垃圾房

一草一木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4年前的那一天,一群社区青年志愿者在市民驿站“碰头”,商议社区正在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广垃圾分类。这时,总书记走了进来,大家欣喜不已。总书记对他们的议题很感兴趣,表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时任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党建服务站站长的雷国兴也在现场。先后担任嘉兴路街道3个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雷国兴这几年一直在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让新时尚变成居民的好习惯。如在飘鹰花苑小区,垃圾房年久失修,环境堪忧,居民区党总支就提出对垃圾箱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将小区门禁卡和垃圾箱房投放卡合二为一,不仅方便居民倒垃圾,还可以追溯垃圾分类情况。

现任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雷国兴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居民垃圾分类,瑞虹二期的垃圾箱房也将升级为兼具称重、冲洗、监督、溯源等功能的智能化垃圾箱房。“现在我们每幢居民楼都有党组织,党员带头推动垃圾分类等工作。实践证明,垃圾分类给老百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环境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这4年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已经成了居民的好习惯’!”雷国兴说。

近年来,虹口区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仅今年9月,全区干垃圾日均产生量比2018年11月控减35%;湿垃圾日均产生量比2018年11月增加3.3倍,干、湿垃圾比重接近6比4;可回收物日均产生量增加3.2倍,分类实效稳固提升。雷国兴说,垃圾分类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小事”,也是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大事”,我们将持之以恒做好这件事。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