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广告 金山平湖携手建长三角科技城客运中心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75) 希望与新民晚报一起地久天长 “华东第一悬铃木”和它的“朋友圈”
第3版:上海新闻 2022-11-20

希望与新民晚报一起地久天长

“贤文化”与“报文化”相融相合,“读者服务日”在奉贤区南桥举行

忠实读者在现场订报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一路向南,遇见未见。今天上午,随着新民晚报联合上海邮政App“订了么”开展的便民收订暨“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在奉贤区南桥镇文化广场举行,“贤文化”与“报文化”相融相合。现场市民表示,新民晚报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希望与新民晚报一起地久天长。更有市民准备一次性为亲友订十份2023年度的新民晚报,在新年第一天给他们一个惊喜。

听闻这场活动今天将在这里举行,早上八时多,75岁的季瑞珍阿姨就来到了现场。在她眼里,奉贤是一座敬奉贤人的城市,“贤文化”是这里的主流。“我对逛超市买衣服不太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报纸看文章,报纸就放在床头柜,爱不释手,有的文章要看五六遍。”她说,新民晚报不但是她越看越开心的“精神食粮”,更是她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说着,她转动脖子,“你看,现在一些年轻人,天天刷手机,刷出了颈椎病,我看报纸,了解到的知识也不少,但脖子比他们好。”

在奉贤,同季瑞珍一样对新民晚报有很深感情的,还有钱式君先生。他住在西渡,深信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昨天去淮海公园参加读者日活动,现场订好两份新民晚报后,今天准备再为十位亲友各订一份新民晚报。“新民晚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贴近平民百姓,有保存价值……”他至今还保存着新民晚报复刊以来的所有报纸,昨天订好报纸后就开始整理亲友详细姓名和地址等信息——其中一个亲友还只有二十来岁。他希望在明年第一天,亲友们在收到报纸的同时也收到惊喜,然后跟着他一起养成看新民晚报的习惯。

同样为亲友订报的,还有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了解社会大事,了解身边小事,都要看新民晚报。”高博文说,他是随着新民晚报成长的年轻老读者,每年不但自己看新民晚报,还为亲友订。在他看来,泡上一杯茶,看看新民晚报,享受奉贤新城慢生活,体验非常惬意的江南生活,既能益智——增长智慧,又能养生——修身养性。“希望与新民晚报地久天长永不分!”说完,他现场演唱了《白蛇传》里的《地久天长永不分》。

现场市民告诉记者,奉贤因“孔门十哲”之一的“南方夫子”言偃在这里传学而得名。虽然,在一些市民心中,奉贤新城距离中心城区相对远一点,但这里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是一座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人民有情怀的宜居之城,已建成了“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地标设施,荣获了“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称号,正朝着“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发展定位加速迈进。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