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能
残疾人阿力家住奉贤区西渡街道,听障四级,不能开口说话,不会手语,和8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前,老人摔伤骨折,不得不入院治疗。让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照顾了阿力一辈子,此时已经深感力不从心。这样的群体被称为“老养残”困难家庭,是指由本市户籍老年人和需要其照护但已无能力照护的重度残疾人子女组成的,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低收入水平的家庭。
随着上海加速进入老龄社会,不少残障人士的父母已经出现明显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由于没人接替他们照顾孩子,老人无法走开半步,养老服务更无从谈起,导致老人反过来照顾残障孩子的“以老养残”局面。近日,上海市政府批准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十四五”期间困难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及床位建设的实施意见》,专门对类似阿力这样家庭的帮扶救助进行了规划部署,以此缓解日益突出的“老养残”难题。
根据规划,上海各区在完成新增困难重度残疾人养护床位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应综合评估本区域内“老养残”困难家庭的底数和对养护服务的实际需求,在1—2家公办养老机构内试点设置“老养残照护单元”,并由区级财力给予一次性改造补助12万元,每张残疾人养护床位一次性补贴2.4万元。“老养残照护单元”的亮点在于,重度残疾子女及其父母,可以共同入住养老机构,“带着残疾孩子一起养老”的心愿即将成为现实。
不断出台的政府托底保障政策,无疑可以帮助困难家庭“减负松绑”,特别是让残疾人士的家长得以安享晚年。但问题是,“老养残”困难群体往往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与社会严重脱节,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不声不响不求人,有好政策也不知道如何申请。
在奉贤区,民政部门建立社区救助顾问队伍,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解决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阿力所在的西渡街道,社区打造了救助顾问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特殊困难居民提供答疑解惑、需求评估、个案支持、资源链接与转介等服务,实现对困难家庭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帮扶。
社区救助顾问在综合评估阿力的家庭困境需求后,陆续协助他进行残疾等级复评、助听器以及重残无业补助申请,并链接外部资源进行家庭适老化微改造,对接志愿者定期访视和陪同阿力母亲就医配药。在一年多的精准帮扶下,阿力家的情况大有好转,老人在救助顾问的帮助下学会使用了智能手机,母子俩的配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完成。看到自己不再孤木难支,阿力的妈妈终于放下心,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开始为自己的养老规划考虑。
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尺度,是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而“老养残”家庭更是其中最需要帮扶的群体之一。当下,上海正在构建残疾人专业照护服务体系,聚焦“困难重度残疾人”群体,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突出“精准、合理、规范”,为“老养残”家庭撑起一顶制度的保护伞,为他们遮风挡雨,筹划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