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纸币上的卢赛尔体育场
义乌通过菜鸟网络开通“世界杯专机”
大熊猫与卡塔尔民众见面 本版图片GJ
一周来,卡塔尔世界杯给足球迷们带来了太多意外和惊喜。尽管中国足球队与世界杯无缘,但依然可以看到一支支特别的“中国队”正在球场内外发光发亮。
让沙漠世界杯更“绿”
最先要说的,自然是本届世界杯的主球场卢赛尔体育场,冠军最终将在这里捧起大力神杯。另外还有六场小组赛、一场16强赛、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和一场半决赛,以及世界杯闭幕式也将在这里举行。
如此重头戏的体育场,正是由中国企业首次作为总承包方,耗时2118天建造而成。2020年12月,这座好似沙漠中一只金碗的体育场登上了当地新发行的10元面值纸币。
体育场内的草坪看起来和平常的球场草坪没什么两样,但这里使用的地下渗透灌溉和养护技术可是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发团队花了11年时间研发出来的。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技术被应用在卡塔尔世界杯绿化项目上,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提水,通过物联网技术全程智能控制,做到了均匀可控地渗出水滴、精准灌溉。这也正契合卡塔尔要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社会的“2030国家愿景”。
让这届在沙漠中举办的世界杯更“绿色”、实现“碳平衡”承诺的,还有中国承建的卡塔尔首座太阳能发电站——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这座发电站每年可提供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满足3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90万吨。这对卡塔尔乃至整个中东地区而言,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招标体量大、交付周期短,加上当地高温环境下的电池衰减难题,如何让卡塔尔这个石油大国用上新能源客车?这是曾让来自郑州的中国企业宇通客车头疼的难题,但宇通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1500辆宇通客车承载着球迷的热爱与梦想,奔跑在赛场内外。126人组成的宇通服务团队负责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和远程支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提供更全面、优质的出行体验。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除了中国的“绿色军团”外,在赛场内外,也常常看到中国赞助商和各种“中国制造”的身影。
球场边的挡板广告,受球迷欢迎的“降温必备”冰淇淋,还有一些低调赞助球队球星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之下,中国企业的赞助总额依旧达到13.95亿美元,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
而在卡塔尔商店里,从世界杯32强的旗帜到喇叭、哨子,从足球到球衣、围巾、抱枕,甚至是大力神杯摆件,有七成世界杯周边产品是从中国义乌漂洋过海而来。为了确保稳定供货,义乌甚至开通了“世界杯专线”物流,只要20到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的卡玛德港。义乌商户吴晓明说,世界杯为义乌商户带来的订单收益“基本一年能顶两年”。
可以说,世界杯背后是中国企业加速“出海”的征途。
球场内外身影吸睛
球场上虽然见不到中国球员的身影,却可以看到中国裁判自信的模样。
马宁、施翔、曹奕三名中国裁判入围本届世界杯裁判员名单,其中马宁出现在21日威尔士队对阵美国队的赛场上。“我们先站上去,先站在这个舞台上,然后不断摸索,如何缩小跟顶级裁判的差距。”马宁表示,希望今后每一届世界杯中国裁判都能参加。
当然,今年看世界杯还不能忘了来自中国的“预言家”——大熊猫“京京”和“四海”。
10月19日,“京京”和“四海”乘专机从中国四川飞抵卡塔尔首都多哈。作为中东地区迎来的首对大熊猫,它们将旅居卡塔尔15年,并获赠了阿拉伯语名字“苏海尔”和“索拉雅”。
一个月来,“京京”和“海海”适应得很好,还“兼职”当上了“预言家”,成功预言了揭幕战厄瓜多尔队战胜卡塔尔队,以及日本队战胜德国队。“出色”的表现,让这对大熊猫取代德国的章鱼保罗成为新的世界杯明星。甚至当它们预测乌拉圭队将战胜韩国队,结果却是平局时,有网民为它们辩护:“不要责怪大熊猫,它们没有平局的选择。”
本报记者 齐旭 杨一帆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