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暴风雨”也不怕 画面里跃动着音符
第7版:文体汇 2022-11-27

画面里跃动着音符

“上海旋律”音乐人物肖像油画展举行

曹鹏在观展

画展现场师生相聚(左为老师何占豪,右为作曲家金复载)

朱逢博

陈燮阳

画展现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曹鹏的女儿曹小夏捧来一大堆油画颜料送给贺寿昌:“听说你打算画我父亲以及上海音乐家,我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你!”这一刻,印证了贺寿昌的初衷:音乐与美术,本就可以交融,音乐家与美术家可以交心、交情。前天,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办的“上海旋律”贺寿昌音乐人物肖像油画展的开幕仪式,更像是一个老朋友的聚会。曹鹏、俞丽拿、何占豪、陈變阳、陈光宪等音乐名家,以及魏景山、方世聪、俞晓夫、郑辛遥、黄阿忠、李磊等画家纷纷前来观赏这一画面里跃动着音符的展览。

“半壁江山”跃然纸面

塑造中国交响乐半壁江山、跃动海派文化动人音符的43位上海音乐家的音容笑貌,都被留存于一人一幅肖像、一个二维码、一段代表旋律的这一音乐人物肖像油画“系列工程”之中。油画展的部分,今天起在主办单位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展厅开展,展至明年春节期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贺寿昌,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对上海音乐界历史沿革与代表人物有着浓厚的情结,且与上海音乐名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埋下了为上海音乐家整体画像,为海派文化留下音韵的夙愿。此次油画展的形式,虽然也是一人一幅肖像画,但画的一侧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了解画中主人公的代表作和简介。例如,扫一扫吕其明画像旁的二维码,就能听到《红旗颂》……

贺寿昌涉猎领域多——美术、音乐、信息化、文创产业……他始终在思考,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地标越来越多,当建筑等硬件塑造完成时,更要凸显海派文化里的人物与故事:“只有人物和故事,才是时空沉淀下来的精粹。”在美术创作领域中,上海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挖掘空间很大:“音乐家也应该以视觉的方式被记住。”

43位被描摹得形似更神似的音乐家中有作曲家14位、指挥家8位、歌唱家9位、演奏家12位等,包括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吕其明、朱践耳、曹鹏、闵惠芬、俞丽拿、朱逢博等。其中有近半数音乐家已不在人世,健在的也都是80岁以上。作曲家肖白在贺寿昌创作过程中不幸去世,终成遗憾。因而,这一活动,既是“怀念”,也是“留存”;既是“肖像展”,更是“精神粮仓”。

挖掘故事精选背景

贺寿昌的创作方法不一般。首先,他要采访这些音乐家及其家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帮了大忙。他花了整整4天,联络了上音相关音乐家……“有他们的信用支撑”,贺寿昌进入创作阶段。他们本人讲述或者由家属提供的故事,让贺寿昌更加理解人物,进入状态。他还会考虑音乐家的人物性格来配上不同的背景,以视觉去表现他们的故事。例如,民族音乐肯定偏向东方美学。古筝演奏家龚一的背景是宋画;笛子名家俞逊发的背景是孤雁飞过陕北,透着苍凉感;闵惠芬的背景是荷花,“荷花是不会真正消逝的,到了冬天看似没有了荷花,但是其生命力依然静悄悄地孕育着”……

这一“系列工程”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与听觉的定点展示,更将于明年初展开区域巡回。“上海韵律”,也是时代的韵律,当时的韵律也接续着今天欣赏的韵律。除了可看、可听、可读之外,赴各区巡展的同时还会搭配“可赏”的美术或音乐讲座,包括在上交音乐厅举行的“肖像与音乐·艺术家与家属见面会”,以及三场专家主题研讨会——“衡复风貌区国际音乐街如何深入打造”“上海音乐本体如何发展”“人物肖像画对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意义”。这就是贺寿昌要表达的:“我在画完最后一笔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此事卷入了很多人,真是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