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现场PK直播带货 “重磅武器”登场浓缩版公园亮相 社区“小宪法”提升阿拉法治素养
第3版:要闻 2022-11-27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创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区“小宪法”提升阿拉法治素养

西凌新村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

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住户守则》家喻户晓,人称社区治理“小宪法”。5年来,《住户守则》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自治共治新活力,创建宜居宜业新家园,不断提升阿拉法治素养。

破解“三难”《住户守则》应运而生

市中心典型居住型社区,2.87平方公里有107个小区,实际居住人口8.2万……半淞园路街道是黄浦区人口数量、小区数量最多的街道,既有商品房小区,也有大量老式公房和零星旧式里弄,基层治理面临“三难”。

第一难,业委会“组建难、运转难”,居民业主群体需求多样化、素质多元化,维修基金使用、机动车停放等小区事务较难达成有效共识。

第二难,物业管理“费难收、标准难调”,不少物业收缴物业费困难,没有积极性,物业管理上不去,小区居民更不愿意缴纳物业费,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难,部分小区环境差,养宠扰邻、楼道堆物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居民之间矛盾突出。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2017年,《住户守则》应运而生,半淞园街道耀江居委会率先试点。目前,街道88家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中,已有60家通过《住户守则》,对小区全体住户具有约束力。

“那些分散在法律法规中与小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条、规定,由《住户守则》一一归纳整理,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协商后形成大家愿意共同遵守的规则。”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说,《住户守则》是具备法治气质、拥有法律性质、体现法律价值的社区软法,备受认同,居民们称之为社区治理“小宪法”。

“西凌烟火”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如果,要为《住户守则》的治理效力选几个代表作,“西凌烟火”,算一个。

300米长的小街,一排骑楼,四五十家商户,人称“小金陵路”,这里是半淞园路街道的西凌家宅路。

骑楼对面,就是住着3700多户居民的西凌新村。西凌新村,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著名的危房改造项目。如今,精细化治理建设美丽街区,不仅新村门口新建了口袋公园,新村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原有的六个业委会合并为一个。

西凌新村原有七个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四个物业公司,“多头自治”让小区公共问题频发,生活品质大打折扣。破解“西凌难题”,物业管理区域调整势在必行。于是,西凌新村七个业委会中的六个合并为一个,选举产生新的业委会。街道依托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引导新的业委会依法依规运行,发动居民协商自治,形成西凌新村《住户守则》。

两三年来,依据《住户守则》,西凌新村优化道路、绿化和共用设施,增加机动车停车位,重新配置门岗和进出口;更重要的是,老楼加装电梯全覆盖,全面提升小区生活品质和环境面貌。

亲历西凌新村的新变化,在西凌新村业委会主任陆煜君眼里,《住户守则》创造性地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西凌烟火”活色生香!

共治共享建社区治理新模式

不止西凌新村,商品房小区也会依据《住户守则》召集业委会、物业、民警和当事人召开调解会,议事协商,化解矛盾。

在公房和旧里小区,飞线充电、房屋外立面老化、电梯加装,逐个推动解决。其中,南房集团物业管理公司根据《住户守则》条款为公房小区统一购买了房屋保险,从事前预防的角度保障了房屋使用安全。

《住户守则》推广过程中,各个居民区党组织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专家、律师、居民代表充分酝酿协商,全体业主参与投票,不断激活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到2024年底,基本实现全街道88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住户守则》全覆盖,其他小区应推尽推。”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包童斌说,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社区制定推广个性化《住户守则》,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遵从公序良俗,实施有序自治,让居民区成为民主法治共同体,打造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