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基础。
面对新发展格局,上海各企事业单位在重大任务中勇挑重担,在改革创新的一线比学赶超,把初心使命书写在民生新图景上,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走好新征程。
上海智慧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点赞的这些创新成果,不少都是上海企业领下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大家埋头攻关、奋勇争先,源源不断贡献“上海智慧”。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研制单位,上海航天坚持“首飞标准”,成功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半刚性太阳翼、柔性太阳翼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尤其是作为梦天实验舱的抓总研制单位,上海航天历经十二年攻坚克难,为打赢空间站建造收官之战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12月9日,东航作为全球首家用户接收首架C919,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更重要的是,C919商业运营将从设计、制造、培训、维修、航材等民用客机产业链方面,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能力整体提升。
在外高桥造船厂,国产大型邮轮已开启双轮建造时代,首制船全面进入关键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计划明年命名交付。这意味着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的关键技术,国产大型邮轮实现批量化、系统化建造指日可待。
第一动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上海制造业正以创新为导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1至11月份,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76.6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优势。在海外市场,上汽乘用车销售88.3万辆,同比增长46.4%,其中11月份单月销量达11.1万辆,再度刷新中国车企海外单月销量的历史纪录。在“量”的背后,更有“质”的提升。上汽旗下的零束科技成功打造了汽车行业首个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架构、计算平台、SOA软件平台、智能云平台和舱驾融合数字化体验产品。这个属于汽车的“应用商城”平台,旨在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千人千面”的需求。“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激励着我们在智能车新赛道上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努力让车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类伙伴。”零束总经理李君说。
12月8日,上海电气制氢装备下线,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电气碱性和质子交换膜(PEM)两款电解水制氢装备全新登场。自主研发的两款制氢装备新产品实现了国产制氢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上海电气依托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积累,重点布局“风、光、储、氢”四大新能源领域,争当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下一步,上海电气还将把氢能发展延伸到储氢、加氢及分布式发电等全产业链布局。
为民造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上海这个超大城市的主副食品供应底板,光明食品集团为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奶瓶子”提供重要保障。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明芳说:“我们将跟随新时代前进步伐,促进综合产业更好保障城市核心功能、更好地满足市民核心需求。”
利用主副食品资源,“光明”将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以“原料供应+中央厨房工厂+城市厨房终端+物流配送”为核心的“光明城市厨房”,加强食品品控和创新研究,依托社区食堂、功能门店、流动餐车、生鲜集市等渠道,将鲜食、预制菜、健康套餐等产品带给市民,让老百姓乐于在此交付“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助力“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光明”更为“老有所养”添砖加瓦。6月30日挂牌的上海康养集团以金融和数字化为两大引擎,深耕五大业务板块——护理医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域外康养,积极建设有医疗救护能力和医保支撑的医养结合项目;搭建“机构、社区、居家”深度融合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市康养集团特色的产品、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总体效能;对接实际需要,探索新的“居家养老院”模式;盘活光明食品集团域外康养资源,形成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联动。
本报记者 叶薇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