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朋友感染新冠的多了,互相问候时多了一句话:“你的症状厉害吗?”如果对方说仅有一点发烧和咳嗽,症状不明显,这样的毒株会被称为“优秀毒株”。甚至有一种声音出现:反正都要阳的,不如挑个“温和毒株”让自己产生抗体。还有一种说法是“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从群体免疫到主动出击,这种想法可行吗?
为什么北方人症状更强烈?
毒株有差异,的确是事实。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北方和南方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和反应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毒株不同。在北京、河北肆虐的毒株以奥密克戎BF.7为主,而广东流行范围比较广的是BA.5。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天在一场《新冠(Om 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科普讲座中提到,广州、重庆等地的毒株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的毒株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广州也有患者发热、全身疼痛。发热温度高、全身疼痛让患者很不舒服,但这与医学上的重症轻症是两回事,并不是说疼痛得厉害就是重症。“什么地方毒株比较弱、什么地方比较强,恐怕没有根据,只是从个例里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艾静文博士也赞同钟院士的说法。她表示,两地流行的主流毒株不同是事实,但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证明某一种毒株比另一种毒株更加温和。至于北方很多人感染后觉得症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微、无症状也没有那么多,“华山感染”曾发文解释称,这是因为不再核酸全检,人们并不知道无症状的比例,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所以大家觉得仿佛每个感染者都有很难受的症状。另外,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又逢流行性感冒高发期,安稳度疫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一些。
“阳过”能避免二次感染吗?
艾静文表示,对于不同的毒株,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性。不过通常来说,感染其中一个毒株后的短期内,因为体内仍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所以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其他类型的毒株,还是有可能二次感染的。
不同的毒株,在致病性、临床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艾静文说,现在流行的大部分毒株都是奥密克戎的不同变异株。而基于国内外的数据报道,总体来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症率已经较之前的原始株、德尔塔株明显下降。因此,感染的是奥密克戎具体哪个变异株,对人体的影响总体不是很大。目前,感染后的症状基本以发烧、头痛、喉咙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为主。
至于大家比较关注感染后的症状,想要追求更加“温和的毒株”,这当然是基于大家希望能够有更轻的临床症状。不过,艾静文说,实际上,就算是同一个毒株,在不同人之间,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抵抗力、身体基本情况而有不同的表现。不能看到一个人感染后症状轻,就认为这个人感染的毒株更加温和。是否有更加“温和的毒株”,仍有待于更多循证医学的佐证。
“大家一起阳”可取吗?
钟南山院士在讲座中谈到,对于网上流传的“晚阳不如早阳,大家一起阳”,他并不主张。钟南山强调,预防感染仍然重要,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要是很短时间大规模感染,不但影响正常生活秩序,还可能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艾静文表示,阳并不可怕,但最好能少感染一次就少感染一次,能尽量晚感染就尽量晚感染。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不过,即使感染了,不管具体是哪一个变异株,由于目前奥密克戎株的总体重症率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大家也不用恐慌或过于紧张。症状相对较轻且全程接种疫苗者,可以居家隔离,做好健康监测。而在老年人感染的时候,可协助其做好健康监测,观察有无重症预警症状的发生,必要时送其住院观察治疗。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