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兔肖形印 时时更新  日日如春 时空穿梭 苏河湾天后宫的故事 刚正倚国 做蛋糕的手
第8版:夜光杯 2023-01-24

苏河湾天后宫的故事

吴少华

“上次没说准,确凿的位置应该在送子庵旧址的北面。”当我正动笔写本文时,老温又打电话来了。他说的是一座移建的古建筑叫天后宫,在日前苏州河沿线的“城市考古”中,此处成为新闻热点。老温关注天后宫已整整30年了。

天后,亦称天妃、妈祖,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天后为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宋雍熙四年(987年)在家乡近海的湄洲岛上羽化成仙,以后历代均有褒封,清康熙开海禁后,又加封了“天后”头衔。从此,沿海地区只要与航海有关的地方,均要建天后宫,也称天妃宫、妈祖庙。

苏河湾畔的这座天后宫,也是有故事的古迹。妈祖是海洋文化带来的信仰,清光绪年间出任俄国大使的崇厚,奏请上海地方重建天后宫,并修出使大臣公所。经总理衙门批准,在今河南路桥北堍筹划12亩官地,用于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当时的淞沪铁路的终点站就在附近,地处交通要道。清光绪十年(1884年)天后宫和出使行辕正式建成。出使行辕作为上海接待出国官员的接待站,是因为当时从上海出国都是从海上走,所以天后宫就成为出国官员祭神的地方,民国初出使行辕经农商部批准成为上海总商会,门楼至今还在。河南路桥也被称为“天后宫桥”或“天妃宫桥”。

上海解放后,天后宫已无祈事活动,但建筑基本保持完整,一部分成为学校,一部分改为民居,岁月的更替,它的昔日辉煌渐渐湮没在市尘之中。20世纪70年代,因我有位朋友的家在河滨大楼后面,去朋友处玩,我就会停下自行车,从桥坡上望过去,呈八字形砖雕墙很有气派,月洞门的上方镌刻着“天后宫”三个大字,门外有一对威风凛凛石狮子,而砖雕墙内则是飞檐翘角的古戏台,精致隽秀的藻井,令人叹为观止。

河南路桥天后宫的命运变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因山西中学要扩建及河南北路拓宽。被迫让位的天后宫大殿,于1980年迁建松江方塔园,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与园内的玲珑巍峨的方塔、雄伟刚正的照壁,相映成辉,为方塔园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建筑不仅恢复了海神娘娘的供奉礼制,而且仍叫“天妃宫”,从而成为方塔园一景。而留在桥堍边的砖雕墙及古戏台,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后来,我对河南路天后宫的了解,来自我的朋友老温,他大名温举珍,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的天后宫古戏台守护者。1992年底,《妈祖》邮票发行,他在《上海邮电报》撰文《上海的天后宫》。1998年出版的《闸北区志》遗漏天后宫戏台,他赶紧在《闸北报》上呼吁保护古戏台。1999年,他成为非文化系统的文物普查员,踏勘调研古戏台,为《中国文物地图集·上海分册》撰写天后宫古戏台词条。对天后宫如数家珍的老温告诉我,天后宫门口一对石狮子迁移至豫园门口了,时间是1978年。2006年6月,因建设轨交12号线,须迁移天后宫古戏台,对古戏台情有独钟的老温又来到了现场,他发觉现场农民工正在野蛮损毁戏台构件,即刻上前阻止并电告有关部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戏台结构件。今天我们看到的苏河湾古戏台,如果离开这位热心人,不知该如何复建了。

苏河湾天后宫虽说移地重建,但它为我们留下了历史古迹。我想在这背后,像老温这样的故事也应留下,这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城市考古有故事,更能彰显守护我们这座城市历史,是每个市民应有的担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