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倍
当年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晴带雨伞,有备无患”,我记得特别牢。我读小学时,上学放学都是独自去独自回,父亲总会让我带上把伞,那时候的雨伞笨重,带着很不方便,我总是不想带,可父亲再三唠叨老古话。就这样,久而久之,我形成了习惯。记得,上了中学带着老旧的长伞还被同学嘲笑过;工作后,无论去哪里,我的包里总会放把轻巧的缩折伞;退休后我负责孙女的幼儿园、小学的送接任务,身上的包里还是习惯放把伞。
孙女读小学时,一天我去接她,孙女忽然问,爷爷,今天好天,你为什么还带伞?我说,爷爷已经养成习惯了,“晴带雨伞,有备无患”。她不以为然地说: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出门前看看手机,预报有雨就带把伞,晴天还带伞,多累赘。我说,老底子没有天气预报,出门讲究的是“看天色”,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出门时晴空万里,可途中暴雨倾盆。“凡事未雨绸缪,遇事方可从容”,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凡事提早准备,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孙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生活难免有雨,有伞就好。只是常常忘了准备,总是在风雨来临时才惊慌失措,总是被大雨淋过多次后才会备一把伞,总是吃一堑才长一智。
中学后,孙女想到爷爷年纪大了,不让我接送,有天早晨,她背着书包正要上学,我递给她一把伞,说:“天气预报有时有雨,还是带上伞好。”她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因急着要赶车,半信半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了。
下午,正当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我想起了她没带伞,就拿着她的伞和套鞋到学校来接她。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她一个人在校门口呆呆地站着,望着门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到了后,她换上套鞋,背起书包,打起伞,一起回家。只是雨大,回到家,身上都被淋透了,都成了“落汤鸡”。自此之后,她不用我说,书包里多了一把伞。
还有一次,是乘地铁回家刷卡的囧事。上午她去学校时,刷交通卡顺利进站,放学回家出站刷卡时,提示公交卡余额不足。她身边从不带现金,不能充值,也不能买票,不能出站了,不知所措,赶忙用手表打电话给我,我赶到后,拿着她的交通卡去站内人工窗口用现金充值,成功出站了。之后,她的书包里自觉地放上了备用现金。
疫情期间,有一次我们俩一起出门,她去赶地铁上学,我去菜场买菜,没想到走到底楼楼梯口,被坐守在这里的保安告知:请回吧。半夜的事,当时大家都在梦中,谁也不知道。我看了一下盖有红印章的通知:14天。我们只能傻瞪着眼回家,赶快通知学校。幸好,家里还有些余粮余油,主要生活物资还够,相对苦笑说:又要家里蹲了。此后,她又准备了上网课的学习用品,而我的冰箱里也一直保持着备用菜。
随着上海有序放开的节奏加快,我们重回熟悉的日常生活,但并不意味着就此不再重视防控。那天,雨停了,天放晴了,我戴上口罩,急急忙忙正想出门,采购不少于一个星期库存的蔬菜食品和感冒、退烧、咳嗽类药物等,忽然耳边传来一句熟悉的话语——“晴带雨伞,有备无患”。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孙女在提醒我。我心里一阵高兴,父亲的老古话已经传到第三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