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浦东机场出入境客流环比上升120% 公厕改造别忘了“软件” 外高桥今年目标交船23艘 “先把证办好,才能说走就走!”
第2版:要闻 2023-02-10

公厕改造别忘了“软件”

方翔

近日,一段“宝妈带男童进女厕”的视频上了热搜,也引发网友对于公厕如何服务有特殊需求群体这个话题的关注。

就在前两天,上海公布了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就包括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公厕的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有一定的行业规范,比如:落实无障碍坡道、扶手等配置,提升照明、通风、防滑等设计,落实托婴板、高低洗手台、高低小便池等设施配置等。

仅仅是硬件上的改造还不够。除了像视频中家长带异性娃上厕所的情况,子女在协助行动不方便的异性亲人使用公厕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因而在空间供给、服务管理等“软件”上也要提前规划。

公厕改造,首先需要从需求端充分考虑。像虹口区三门路719弄33号的公厕,由于位于四区(虹口、杨浦、宝山、静安)交界处,平时人流量较大。改造前,相关部门听取了附近居民的意见建议后,将无障碍卫生间升级为第三卫生间,设置了折叠式婴儿护理台设施,优化了男女厕位比,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完善了公厕服务功能。

改造好的公厕,更需要“管”好,让厕所在日常服务中方便特殊人群的使用。金山区石化街道“八村公厕”,不仅为市民准备了便民箱,里面有免费的卫生巾、一次性短裤等,以备不时之需,还考虑到周边广场夜间有不少老年人活动,开辟了一个隔间在晚上九时后开放,开放时设置了温馨提示语。古猗园打造的第三卫生间,考虑到老人、小孩使用频次高,园方提供专人保洁,一小时就清扫一次。

相比“硬件”的一步到位,“软件”也需要逐步提升,有些还要能够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比如有的公厕改造后安装了超过15分钟就自动报警的装置,本意是防止老年人在如厕时发生意外,但有老人表示15分钟的时间不够,对于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关心。

通过公厕的适老化、适幼化改造,让“方便”更方便,在细节上让更多人感受到人文关怀、城市的“温度”,这也是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