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大虹桥”新增一座人才公寓 神十五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百集融媒体产品(41) 家书可鉴,家国情怀永不变色 职住平衡方可实现“幸福通勤”
第3版:要闻 2023-02-10
从烽火中的刑前绝笔到如今的短信电邮,上海首个以家书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档案展览开幕

家书可鉴,家国情怀永不变色

观众在陈独秀书信前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在辽沈战役前线永远未能寄出的绝笔;54年后才被转交到烈士家人手中的临刑前诀别信;在自己因叛徒告密被捕前夕用暗语写给狱中妻子的家书……时隔多年,当后人细读革命先辈这一封封饱含着救国救民深情大义的家书时,似乎又回到那个烽火燃烧的岁月,亲眼见证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无畏。斗转星移,家书的形式和载体渐渐改变,从革命岁月那些笔迹或清秀或俊朗或坚毅的书信,到如今的电子邮件、短信,从最长5000余字到最短33字,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家国情怀永不变色——昨天,记者来到正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展出的“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在170余件家书、日记等手迹档案和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中,感受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指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和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一档案联展,是上海首个以家书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档案展览。相比过去在综合性档案展中呈现的家书内容,此次联展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翔实,时间跨度也更大,既有新中国成立前革命先辈的家书,也有当代建设者们的家书,其中近八成档案文献为首次在沪公开展示。

展览的第一部分“革命理想高于天”堪称催人泪下,都是革命先辈写给家人的书信,其中不少都是牺牲前的绝笔,满纸家国,字字深情。

曾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和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的王步文烈士1931年英勇就义前,匆匆给妻子写下仅有33个字的绝笔:“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展览中最短的一封家书,书信上还盖着狱方的“检阅”章。

展览中最长的一封家书则有5000余字,是隐蔽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身边的“红色特工”冷少农写给母亲的信。

革命先辈的一封封家书,无不饱含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革命斗志。邓中夏鼓舞狱中妻子:“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彭雪枫向妻子告白:“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纸短情长,信仰之光照耀今人。

除了革命先烈的家书,展览中还展出了许多新中国建设者的感人家书:华罗庚写公开信给中国留美学生,“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钱学森写信给堂妹,拒称导弹之父;新安江水电站第一代建设者马季煌写信给父母,立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叫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字里行间,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精神力量。

时代发展,家书也在改变。在展览尾声,出现了电子邮件、短信等新型家书,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对家人的情感升华为对人民、国家的大爱担当,把家庭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的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