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全社会人员流动量(人次)约47.33亿 趁“急”打劫个人信息应严管 普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政策 浦东发布打造“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
第4版:要闻 2023-02-17

趁“急”打劫个人信息应严管

方翔

这两天,一则“市民上公厕取厕纸,要扫码关注看广告”新闻引发关注。像这样“简单粗暴”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些公共场所的充电宝、共享单车等,也曾推出过类似的活动。

人有三急,去公厕本来就已经是火急火燎,偏偏遇上取纸还要先关注公众号并看广告,真是“急上加急”。据媒体调查,在申城的一些公共交通枢纽、医院等地的公共卫生间都曾装有这种“免费取纸机”。不少人虽然拿到了免费卫生纸,但心里很不爽。此前,申城一处公厕还曾尝试推行“刷脸取纸”。

无论是关注公众号并看广告,还是刷脸,都是将公民的个人隐私暴露给有关商家,导致扫码者被动接受非法商业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敏感个人信息的非法处理等问题。一些充电宝中暗自设置了“声控语聊”App,充电宝周围的声音达到50分贝就会启动录音功能,并自动传输到手机。通过扫码免费提供的方式,这些充电宝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获得个人的手机号。

信息换服务,索取应有度,趁“急”打劫更不应该。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为了取用公厕中的卫生纸、使用充电宝等而让渡自己的个人信息,明显权责不对等,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中“非必要不提供”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公厕内的免费取纸设备由第三方公司安装,其对于索求关注的公众号以及弹出的广告,并没有严格的审核,甚至还可能涉及非法金融服务,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广告主。对此,不仅是推出“免费取纸机”的公司要承担责任,公厕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重在预防。对于这类趁“急”打劫个人信息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依法依规严管。对于公厕来说,也要完善管理制度,预防和杜绝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问题的发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