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周,朋友圈里出门旅游的人渐渐多了。香港、澳门、海南、潮汕、厦门……朋友圈渐渐又出现了风光各异的旅行大片。
作为疫情以来首个不再强调“就地过年”的春节,全国文旅消费市场交出了近三年最亮眼的成绩单——各地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中长线休闲度假快速回归,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此外,据某旅行平台统计,春节期间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峰值,旅行订单整体较虎年春节增长4倍。同时,作为跨境旅行放开后的首个长假,中国游客迅速走出国门享受海外中国年,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
市场所展现的消费活力让国内外对我国2023年经济恢复的力度和速度有了新判断。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远高于其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2.9%。
比春节旅游市场重启还珍贵的是信心,接下来旅游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随着未来国际航班逐渐增加,海内外出行便利度不断提高,预计到今年五一能看到明显的市场爆发。
过去三年,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大,但也会是疫情后最快速恢复的行业之一,并且是能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大消费等广泛领域更快复苏的“催化剂”。可以预期,2023年旅游经济复苏将呈现不可逆趋势。
中金的研究报告显示:
交通运输:未来2—3年,航空供给端受此前疫情影响,飞机引进速度放缓,但航空需求持续增长,或在未来形成供需差,推动票价提升,带动业绩超预期。短期看,春运恢复较好,票价近期出现边际改善。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票价提升或成为股价上行的重要催化剂。
旅游酒店及餐饮:国内感染快速达峰后呈现出较海外更快的复苏速度,免税、优质旅游目的地等局部亮点突出。酒店:节后商旅需求持续恢复,龙头提价能力相对较强;免税:受益于长期消费回流和短期客流回暖有望较快增长,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餐饮:看好后续复苏进程,实现较高成长性。
苏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