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搭建成长“快车道” 上博每周再增夜场 探索新主流电影如何创新 四十多家单位来抢人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3-03-28
电影《望道》专家研讨会举行

探索新主流电影如何创新

昨天,电影《望道》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党史专家、文艺评论家、电影理论家与影片主创围绕作品在史学、思想和美学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研讨。

电影《望道》取名来自陈望道,但影片不是为一个人立传。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到了影片的体裁拓新,认为《望道》融汇了重大革命题材电影与人物传记片的特质,实现了主题的延展。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评价说,从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桩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延展到以“望道”为精神主题摹写一群人对真理的上下求索、对信仰的执着坚守,“电影完成了内容和立意的升格”。文艺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认为,电影《望道》所凝结的主旨可以超越时间,堪称“一段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追光者、播火者——研讨会上,专家们不约而同以火种意象来形容《望道》对陈望道主题形象的塑造。“许多观众对陈望道其人其事的认知是碎片化的,除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和复旦大学校长身份,其他所知不多。”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分析说,“影片在严谨的学者以外,还提供了多个面向的陈望道:从理解印刷厂工人罢工,到复旦大学新闻馆募捐,再到师生抗议游行活动,陈望道的性格是鲜明的。”

影片中有场戏得到诸多专家点赞。一名青年在街头和国民党军警发生冲突后负伤,为躲避追杀进入了筹建中的新闻馆,陈望道只身挡住军警。紧接着,陈望道身后的门打开,军警被眼前一幕震惊:屋内一群学生,他们每个人的胳膊上都流着血……此时,无声胜有声。在与会者看来,《望道》以镜头语言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

前半程影片多为蓝绿冷色调,直到尾声、叙事进入上海解放,整个大银幕荡开红色海洋。上海师范大学电影学院教授龚艳对导演侯咏的匠心运光很是推崇。陈望道在老家分水塘柴屋里通宵达旦翻译时的一灯如豆,进步青年们守在又新印刷厂守候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室内微光,蔡慕晖在宣讲女性意识那一刻的明亮光晕……“大量室内光线的运用,以统一的视听语言形成了抽象的诗意,照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信仰的选择、坚持,光在这个角度上与影片的信仰主题高度统一”。

研讨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文汇报社和上影集团联合主办。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