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油菜花开早 神童妙对 芽麦塌饼 人生的航班 梅韵花开大江南北 两幅字
第12版:夜光杯 2023-04-03

梅韵花开大江南北

万伯翱

1月17日,北京春寒料峭,人声鼎沸的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实力雄厚的上海京剧院新版《大唐贵妃》,并连演三晚。这是去年11月底以来的首场大型京剧演出,有近200名演职人员参加,真是打破了长久的菊坛沉寂。演出气势恢宏,令人惊艳,首演炸响了!我这个老戏迷老眼放望,灯火辉煌的大剧院内三层楼坐满了观众,再注目细看,穿戴漂亮鲜艳的青年男女观众们竟占了半壁江山呢。

《大唐贵妃》剧目并不陌生,这是取材于梅兰芳上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同时又参考了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名篇名作而诞生的一部新编历史京剧名作,在2001年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成功公演。“梨花颂”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笔者不但欣赏过梅派掌门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和他的男女徒弟们演唱,还听过许多京剧爱好者的唱段,这出戏真是唱红了大江南北。

京剧看的就是“角”,不少首都观众似乎就是冲着这些大名鼎鼎的名角而来:史依弘、李军领衔,再加上很有实力的安平、陈少云、奚中路、陈麟等携手献演。配上强大的音乐班子,不但有听惯了的丝竹金鼓的传统乐器,更有多种西洋乐器,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其舞美也不再是“一个桌子两把椅子”,而是色彩绚丽,服装大有革新,大型舞蹈显然带有盛唐帝国的时代特色。在这震撼冲击观众的心腑、眼球、耳膜的现代化的声光色电之中,大段缠绵悱恻和悲恸人心的生旦爱情对唱,显示了上海京剧院两位一级演员(史依弘、李军)唱念做打的扎实基本功。台上较劲比试,观众大声叫“好”,心内实感过瘾!

小史的开蒙教师是武旦名家、京剧教育家、戏曲声乐家卢文勤和张美娟,所以她有很坚实的超越一般旦角的武旦功底和乐感。2022年我特别受邀在上海看过小史的全部新排《白蛇传》,这是梅派大弟子著名艺术家杜近芳的代表作,我记得当时上海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史不但唱念做打酷似当年北京的杜先生,而且个人认为,在“盗仙草”中的出色发挥还胜了杜先生一筹呢!可谓当今梅派文武全才的大青衣了。

当晚,最精彩也屡获首都观众掌声和喝彩叫好的一出是:深谙音乐舞蹈的唐玄宗亲自击鼓。李军具备老戏《击鼓骂曹》的坚实基础,那鼓声有时如急风骤雨,有时则如春风拂面。能歌善舞的大唐贵妃在翠盘中如天仙下凡,盘内起舞,这是当年梅大师首创的《太真外传》的重要遗作。在翠盘中“卧鱼”可比大舞台上“贵妃醉酒”难度大多了,小史凭借其少女练就的童子功,成功演出了这一“软功”,而且她不断和导演商量要创新,大胆加进了颇具西域风情的单舞和群舞“铃铛舞”,从而使在场的老少观众都为之耳目一新。

把当年梅先生创作的经典传统剧目四本、十几个小时的“太真外传”,缩编成今晚三个小时表演,这是高度凝练的精品。我觉得,这次演出的成功应归功于上海赴京团队的高效组织;导演的昼夜排练及演员挥汗如雨的排练;所有演员不论大小角色个个都不逊色,保证了京剧传统的“大戏一棵菜”,用现在语言来说,就是上下团结一致,是可贵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沪外来客”真是不简单,让首都观众过足了耳眼双福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