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点工作计划
■加快五个新城的三甲医院院区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
■新增1-2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各区域性医疗中心预留10%~20%专家号源,通过医联体优先分配给家庭医生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市常住居民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9%
■按照《本市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完成20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
■完成市医疗急救中心和郊区医疗急救中心50%急救车辆5G网络改造,80%急救车辆支持医保刷卡、移动支付等便捷方式
■建设“一区一品牌”中医专科(专病)重点基地。由市级中医医院与各区协同合作,依托区属医疗机构在每个区建立至少1个中医专科重点基地,切实推动中医优质资源下沉
■推进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在最基层推进优质中医药服务
本报讯(记者 左妍)目前,本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病毒感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流感流行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在抓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今天上午,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介绍,当前全市有2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844个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等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服务。今年还将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用药比例的限制,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逐步衔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配药;鼓励和支持社区开展适宜的口腔、儿科、康复护理以及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此外,还要巩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重大传染病社区预警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据悉,本市制定了新的便民就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总目标是到2025年,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充裕、布局更加均衡,区域性医疗中心重大疑难疾病诊治能力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分级诊疗格局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