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春在枝头品玉兰 暖砚濡毫笔生花 金地万花薄胎皮灯 一组明代粉彩水盂
第13版:民间收藏 2023-04-15

金地万花薄胎皮灯

景德镇金地万花薄胎皮灯

◆原野

薄胎皮灯又称宫灯,俗称薄胎灯,是景德镇的特种工艺产品,为薄胎瓷中的佼佼者。它为纯手工制作,胎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似乎没有里胎,真正是“白胜霜雪、薄如蛋壳、轻若鸿毛”。景德镇生产的薄胎皮灯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这盏金地万花薄胎皮灯高23.5厘米,灯罩高14.5厘米,胸径12.5厘米,上口径6.5厘米,下口径6厘米,灯托高9厘米,底座直径8.5厘米。本款万花皮灯“金地万花”,顾名思义,指器物以金彩打底,并与粉彩装饰结合,绘制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瓷底,也不露花朵枝干,极尽工巧。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亦称“百花不落地”。

“百花不落地”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流行的一种粉彩瓷器,以花卉为装饰题材,又称“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御窑厂荟萃了名师巧匠,无论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百花不落地”的装饰风格就在这个盛世间应运而生,专供皇室使用。据《乾隆内务府纪事》中记载,这种图案的器物为寻常赏花时所用,有“万花献瑞”之吉意。当时曾明文规定:“年节用‘三阳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午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祝寿用‘万寿无疆’……寻常赏花用‘万花献瑞’俱按时令烧造。”不同纹饰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可见当时人们心中对于纹饰的态度并不仅是美的观照,还有寓意。

景德镇薄胎陶瓷源于北宋影青瓷,成型于明代永乐年间。薄胎陶瓷灯作为薄胎陶瓷的一个品种,由于其工艺的复杂性及成型的高难度,最早只是作为宫廷的装饰灯具。其瓷体厚度约1毫米,轻轻敲之,声音清亮如磬;瓷体外形饱满、圆润,釉彩发色艳丽,附着性极好,釉面也不怕摩擦蹭刮,便于清洁。

在制作工序方面,须经3次高温烧制,烧制温度超过1300摄氏度,因此在耐高温特性上无与伦比,在用明火照明的情况下,时间再长也不会影响灯罩,更不会有异味、褪色等问题;因采用秘方配料,其透光性极好,比普通磨砂玻璃在透光性上更胜一筹,其透出的光线更显温和柔美。

皮灯制作繁琐,从配料、拉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百次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们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瓷都景德镇人传承了薄胎陶瓷的千年绝技,如今发展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现代薄胎陶瓷灯具。其晶莹透亮如月、洁白温和如玉、轻盈圆润如脂,代表了当前景德镇现代薄胎陶瓷灯罩最高的工艺水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