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郜阳)今天,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据悉,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目前仍处于休眠期。至2022年6月29日,环绕器实现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1000天,状态良好,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积累原始数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目标圆满完成。此外,任务携带的13台载荷累计获取原始科学数据1800GB,形成了标准数据产品。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相关原创性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22个地理实体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
古绛(山西省绛县);
郑集(湖北省宜城市);
齐都(山东省淄博市);
胡襄(河南省柘城县);
窑店(陕西省咸阳市);
马集(山东省菏泽市);
五星(河南省濮阳市);
杨柳青(天津市杨柳青镇);
漠河(黑龙江漠河市);
周庄(江苏昆山市周庄);
天柱山(安徽潜山市天柱山镇);
古田(福建龙岩市古田镇);
文家市(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平乐(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鲁克沁(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文家市穹丘 以附近的环形地貌“文家市”命名;
窑店穹丘 以附近环形地貌“窑店”命名;
漠河穹丘 以附近环形地貌“漠河”命名;
齐都沟 以附近环形地貌“齐都”命名;
窑店沟 以附近环形地貌“窑店”命名;
文家市方山 以附近环形地貌“文家市”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