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探秘名画中的温情母爱
第13版:创见 2023-05-13

探秘名画中的温情母爱

圣母子像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拉斐尔·桑西

母亲 詹姆斯·惠斯勒

春蚕 罗中立

母亲与孩子 巴勃罗·毕加索

撑阳伞的女人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

音乐课 弗雷德里克·雷顿

画家和她的女儿 维瑞·勒布伦

年轻母亲 玛丽·卡萨特

◆陈 琳

明天是母亲节,这个源自于古希腊的特殊节日,如今成了全球母亲的节日。近期,多个重磅画展陆续登陆申城,群星璀璨之中,人们除了看到申城一以贯之的文化格局与海纳百川的胸襟之外,在众多名画中也不难发现大师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对母爱的赞美与眷恋。——编者

在“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览上,拉斐尔的《圣母子像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生动刻画了一位为孩子们未来所忧的母亲形象,画面勾勒的人物心理互动既复杂又感人。而在宝龙美术馆“西方人物绘画400年”展览中,擅长从贵族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创作的19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图罗·里奇的作品《新成员的诞生》也流淌着浓浓的为人母的欣喜。

尽管历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技巧和审美风格也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绘画大师们把对母亲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

在绘画艺术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母亲题材画作非惠斯勒的《母亲》莫属。1871年,已经小有名气的惠斯勒为67岁的母亲画了这幅肖像,在母子间的深情和默契之中,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母亲形象之一就此诞生。在画中,画家的母亲身着带有袖口花边的黑色长衣,配着白色蕾丝头纱,坐姿温柔安静。惠斯勒在作品中将黑白灰利用到了极致,以至于画面自带诗与音乐的意境,不过,因为母亲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件作品的另一个名字《灰与黑的协奏》。

据说,那天惠斯勒在画室中等一位约好的模特,但模特没来。于是,妈妈代替模特坐在椅子上。这也许是这位母亲在儿子画室待得最久的一次。母亲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当亲爱的儿子突然欢呼‘哦,妈妈,我完成了,它多么美啊!’,我从心底由衷地高兴。接着他因为那幅画亲吻我,这真是最幸福的时刻。”

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母亲和孩子一起散步的场景。这既是幸福温馨的生活场景画,也是活泼生动的人物画。在微风、蓝天的烘托下,母子相伴,岁月静好,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跃然纸上。

而与莫奈私交甚笃的美国女画家玛丽·卡萨特,其母子系列绘画一直被认为是艺术史上将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她1888年创作的《年轻母亲》,就是其中的杰作。画中,孩子依偎在母亲身边,动势和神态十分放松,而母亲轻柔的动作和关注的眼神让舐犊之情溢满画框。

母爱题材,一直是绘画大师们取之不竭的灵感宝库。

路易十六时代法国著名女画家维瑞·勒布伦的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就是母爱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她在照镜子时看到自己与女儿相互依偎,由此产生灵感。在画中,女儿双手环抱母亲脖颈天真无邪,母亲双手环抱女儿无比慈爱,母女俩彼此温存。

二十世纪初,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艺术家们重新定义了绘画艺术。1921年毕加索与妻子霍赫洛娃的孩子出生。之后的两年里,毕加索以妻子和孩子为模特,至少创作了12幅母子主题系列作品。不得不说,母爱为大师们提供了饱满的创作情绪和充沛的创作动力。

“我给妈妈画了一幅肖像,我不能忍受照片的无色单调,我按照对她的记忆添加了色彩。”1888年10月,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依据母亲的黑白照片创作了一幅画作,后来被命名为《梵高母亲的肖像》。

画面中,母亲的服装、头饰、肤色,诸多细节柔和而又统一,相比照片形象显得更为健康、慈祥,被形容为“像圣坛上摇曳着的光亮”。

十九世纪英国画家弗雷德里克·雷顿喜欢运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人物。他1884年的作品《音乐课》,展现了母亲手把手传授孩子琴技的场景,为了让这恬淡的一幕表现出艺术的张力,画家从人物衣着、动势互动等细节入手,将母子相处的安逸和亲密,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来。

如果要比拼细节,中国也不乏母爱题材的杰作。画家罗中立的作品《春蚕》将母亲蚕丝般的银发和布满皱纹的双手作为视觉焦点,黑灰色调的双手与雪白的蚕宝宝形成鲜明对比。养育蚕宝宝的过程,象征着母亲含辛茹苦地哺育孩子成长。母亲低眉垂眼间,微微露出的额头布满皱纹,劳作之中的黝黑、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边,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桑叶,是丰满充满生命力的春蚕,大量的细节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冲击观众的内心。

时光无情,让皱纹爬上母亲的脸;时间无情,让风霜染白了母亲乌黑的发。感恩母亲赋予我们生命,感恩母爱给了我们阳光般的温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