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晴向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炎炎夏日,连续一个星期翻垃圾桶、拆袋、分类,是种什么体验?“戴着口罩都一阵阵反胃。”上海悦佳物业永和管理处的区域经理邵丽晴这么说。作为4个小区的物业负责人,她在垃圾分类刚实施时,带领员工天天对小区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让居民们大为感动。
昨天,喜讯传来,邵丽晴获评住建部2023“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在上海推行垃圾分类的道路上,正是有了这些做好本职工作的“物业人”,一个个小区才能闯过“驳运关”。
蹲点分拣近一周
悦佳物业永和管理处管理着永和二村、永和三村、永和教师苑、永和东村这4个小区,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涉及5880户家庭、几万位居民。4个小区都是1995年左右建成的老小区,小区里没有垃圾房,老龄化程度又高。推行垃圾分类前,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回忆起2019年7月1日前后那几天,邵丽晴记忆犹新:“6月下旬,我们就已经提前试运行垃圾分类了。虽然彭浦镇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宣传,但刚开始,居民扔出来的垃圾还是混的。根据当时‘不分类,不收运’的规定,混投垃圾连小区门都出不去,压缩站也不收,我们物业只好进行二次分拣。”
小区本就不大,也没有垃圾堆放的场所,邵丽晴只能带领管理处近70名工作人员在每个门洞前对垃圾桶进行翻拣、分类。正值盛夏,桶边臭气熏天,可物业员工仍然坚持着,一包包、一桶桶地扒拉着,每天早晨7时到夜间9时分批分拣,持续了近一周。不仅是保洁员,连维修工、保安等都全员参与,加班加点,只为垃圾能被及时运走。
物业员工的努力,居民们看在眼里,很多之前对垃圾分类不以为意的居民也开始默默分类了。再加上居委会的大力宣传,业委会、志愿者们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垃圾分类工作终于初有成效。
撤桶并点是挑战
“撤桶并点”是另一项挑战。以永和二村为例,共有137个门洞,之前每个门洞前面都有一干一湿两个垃圾桶。为了合并点位,物业和居委会、业委会等对小区作了实地勘察,根据动线和居民进出习惯逐步减少点位。
从137个,到63个,再到4个,业主“炸锅”了,反对、投诉接踵而来。尤其是要撤到4个点位时,选址成了矛盾的焦点,谁都不愿意自家门口有垃圾箱房。“有臭味怎么办?大家都来丢垃圾,在楼下聊天影响休息,谁负责?”“收垃圾的时候,噪声太大,怎么解决?”……面对居民的担心,物业公司与小区居委会多次召开楼组长会议,向居民耐心解释。邵丽晴更是表示,会在点位配备冲洗设备,并且定期消毒,保证环境质量,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会议开了一次次,居民接待了一波波,最终确定在小区4个弄堂里各设一个点位。
“记得有一个点位附近的居民反对得特别厉害,我们和居委会一次次做工作,也根据他们的要求调整了作业时间和方式。比如夏天高温,垃圾容易腐臭,本来凌晨5时就收运,后来有居民反映吵到他们睡觉了,就把收运时间改到了清晨6时。同时,增加了清洗频次,确保投放点位清洁卫生,没有异味。”邵丽晴说。
垃圾箱房建好了
点位建设好了,但老旧小区没有垃圾箱房,大家还是会直接把小包垃圾放在露天垃圾桶边上,有时不愿开盖,就随手放在桶盖上。小包垃圾一多,随时都会散落,一到雨天更是污水横流。“必须造垃圾箱房!”邵丽晴向业委会和居委会提出,要将露天垃圾桶放在垃圾箱房里,这样才能严格遵循“定时定点”投放制度。
不久,在彭浦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几个小区相继建造了标准化垃圾箱房,洗手池、除臭设施一应俱全,环境更好了。为确保小区垃圾分类质量不下降,物业安排保洁人员专人看管、值守,就连保安、维修人员也利用休息时间加入值班队伍,发现乱丢的垃圾就及时收回。尤其在疫情后,小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已经成了业主的日常习惯。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各种办法坚持垃圾分类。居委会、志愿者巡逻队都在积极宣传,甚至通过外卖标签、监控,找到乱丢垃圾的人,然后上门提醒一下。”邵丽晴说,“垃圾分类是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的事,作为物业,不光要把好最后一道驳运到小区外的‘驳运关’,也要参与源头分类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得到业主的认可,看到他们的态度在慢慢转变,这还是值得的。”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