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神十五凯旋带回“太空伴手礼” 高考“列车”满载祝福后天始发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6-05
校长的信,妈妈的诗;高挂的粽子,特制的车票……

高考“列车”满载祝福后天始发

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看成长记录册,回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长征中学写满祝福的特制高考车票

长征中学写满祝福的特制高考车票

尽管今年高考的安全防范措施又升级了,考生进考场如同乘飞机,人人都要过特制的安检门,但是,这只是维护考场秩序的技防举措。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在中国高校毛入学率已排在世界前列的今天,一场高考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

离高考还有两天,沪上不少高三毕业生的老师和家长,纷纷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和临考赠言,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别提有多温馨了。

信 留下美好时光

今天上午10时10分,吴淞中学校长施忠明走进高三教室,一个班接一个班,与同学们话别,他将一封写给全体毕业生的信交到班主任手里:“时光流逝,日月如梭。有人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三年一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我们还没来得及将你们每个人的面容牢记,毕业的歌声就已响起。回首间,一些生动的细节、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此清晰地刻写在我们的记忆中……”

施校长为每位考生送上两件白色T恤,希望他们穿着这件特制“高考服”走向考场。T恤上印有笑脸、校园代表建筑、祝你成功等图文。

最令同学们感动的,是校长信中的温情:“三年的高中时光,留下了各自缤纷的印迹。你们是优秀的一届毕业生,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学科竞赛,无论是体艺拓展还是科技创新,你们都获得了骄人成绩,母校将永远为你们骄傲!思源桥会留恋你们匆匆的步履,自清河曾回响你们年少的骊歌,道尔顿工坊闪耀着你们新奇的创想,观澜书院铭记你们沉思的身影,弦诵楼将期盼你们重温往事,香樟道会敞开怀抱相拥儿女,母校将永远挂念着你们!”

“高考是一场可以事先准备的考试,但是接下去,你们将进入大学、步入社会,要迎接一次又一次无法彩排的人生大考。希望你们要学会智慧地学习与生活,善于规划,勇于担当,拥有家国情怀,担负社会职责。大千世界注定纷繁,请不要忘记初心。人生之路难免坎坷,请不要忘记勇敢。平凡岁月必然琐碎,请不要忘记诗意。少一丝莽撞与意气,多一份包容与善意。”这是吴淞中学对她每一位毕业生的殷殷嘱托。

册 记录成长轨迹

若干年后,翻开手中那本“2023届三年二班成长记录册”,每一本记录册的主人可能都会想起18岁那个夏天,自己奋力向前奔跑的模样。这是上海市第八中学班主任张璐滟从高三接班第一天起,就着手为同学们准备的惊喜和浪漫。

张老师说,为了快速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也为了让大家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高三,去年开学,她自己设计制作了这本小册子,设有“成长记录快问快答”“自我介绍”“写一封给未来的信”“厉害了我的同学”等不同板块,供同学们在一年的时光内,慢慢填写,留下青春的足迹。离校前,拿到了张老师返还的本子,大家发现,最后一页上除了多了四张春、夏、秋、冬四季的班级合影,每人都有一张张老师单独和自己的合影。

“操场上的挥汗如雨,林荫下的悄悄话,走廊里的嬉笑打闹,抽屉中的张张纸条……高中生活一点一滴都令人印象深刻。”张璐滟说,她希望在冲刺时刻,这本小册子能唤醒大家对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从同学情、师生情中汲取温暖的力量。

礼 盛满吉祥如意

杨浦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最后的集体活动是伴随着交响乐《英雄的诞生》。张田岚校长把高考比作攀登,成功只属于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人。

高三班主任周丽倩为每位同学亲手制作了手工折纸——粽子,寓意“高中”,希望同学们“金榜题名”“一举高中”。李润玉老师脑洞大开自制了各式创意小礼包,比如,旺仔牛奶包,表示“旺上加旺”;巧克力华夫饼干包,代表“才华横溢”;星星糖果包,预示“前途闪耀”;向日葵与橙子挂件包,祝愿同学们“一举夺魁(葵)”“前程(橙)似锦”。高三年级组长张萍说:“老师们的礼物就是为大家的高中三年生活留下最后的美好记忆。”

宜川中学提前定制了寓意吉祥如意的“定胜糕”和“高脚粽”,愿所有的学子都能展翅高(糕)飞,终(粽)有所愿。有的班级还在高考前开展了“争顶高粽”的游戏,大家依次奋力纵身一跃,额头高高地顶向高挂的粽子,寓意一“定”高“中”。顿时,欢声笑语冲走了迎考的紧张与焦虑。

“G985211长征中学站发往本科站”。在长征中学的教学楼一楼,一张巨大的“高考车票”特别吸引眼球,始发“长征中学站”和到达“本科站”,由一张张彩色的心愿纸条组成,上面写满了全校师生对高三考生的祝福和考生各自的心愿。“高考车票”上的文字很浪漫也很励志。有高三学生写下自己创作的诗句:“夜深方可见星光,无畏清风掠寒窗”,表达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心情。有高二学生送出对学长的祝福:“善者,与高考永结善缘。有志者,必给予重大的使命与光明的前途……”

诗 盼儿破茧成蝶

“我是一只毛毛虫,在黑暗里孤独地爬行。传说我们会长出美丽的翅膀,曝着阳光一开一放。花儿都羡慕我们的飞翔,邀请我们跳舞,倾诉衷肠。可是我如此丑陋,如此笨拙,那双美丽的翅膀是个遥远的梦,无边的黑暗让我惊慌。但我仍要,仍要咬紧牙关向前爬行。只要坚持,每个毛毛虫都会长出翅膀,或迟或早。困难,挫折,是赐予成长的力量。不灰心,不气馁,我勇敢向前,承接最后的黑暗。让疼痛来得更猛烈一些,助我化蛹成蝶。当我张着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翔。我敬佩当初的自己,那只孤勇的毛毛虫,永不言弃的模样。”

儿子小予就要走上考场,这是小予妈妈为他写下的“毛毛虫之歌”。她将这首原创小诗打印下来,贴在儿子书桌前。在妈妈心里,过多的言语会给孩子压力,而文字的力量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激励。

她坦言,高中三年,孩子有过学校社团活动的“高光时刻”,也经受过成绩起伏不定带来的心理冲击,更和同龄人一起经历了疫情和网课的考验。“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小予妈妈认为,经历了、成长了,就是收获。

为了实现学医的梦想,小予一开始就启动了物理和化学双选模式,学习压力不言而喻,但孩子对梦想的执着,让妈妈看到,她小小的“毛毛虫”正积攒着破茧成蝶的勇气。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