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今年马陆葡萄试点“按串卖” 央行降息提振经济 哪些“房贷族”省钱 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坚持“两手抓”
第7版:综合新闻/专版 2023-06-21
从提篮叫卖到精品化销售

今年马陆葡萄试点“按串卖”

家长带孩子体验葡萄采摘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尽管连日来梅雨天气“湿搭搭”,但大棚里丰收的马陆葡萄,还是带来了夏日的甜蜜。昨天下午,2023年上海马陆葡萄文化节开幕。30家葡萄企业和合作社获得2023年马陆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授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家马陆葡萄合作社将尝试“按串卖”的精品化销售新模式。

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涛介绍,今年葡萄比往年成熟得早,已有10多个品种上市。“而从6月到11月,会有60多个葡萄品种陆续上市。”

今年马陆葡萄合作社的种植户将尝试推广单串精品包装、按串定价销售的模式。为什么不称分量?因为每串葡萄重量可控,保持在固定额度以上。通过控产提效,在生长过程中就限定了葡萄果粒数量和果穗长度,保证每串葡萄都是标准的定制款。

“我们已经实现‘农业工厂化’生产,种出来的每串葡萄,大小、色泽、粒种都差不多。比如巨峰葡萄,我们每串有40—50粒果实、每粒重12克,一串葡萄基本能有500克以上。”单涛介绍,7月起会推出按串售卖的精品礼盒,包括市民喜爱的巨峰、阳光十三、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特色品种。

品冠峰合作社负责人孙杰也指着按串卖的夏黑葡萄如数家珍:“我们每根枝条就只养一串葡萄,每串葡萄有20—23张叶片,葡萄果实70—80粒,每粒葡萄7—8克,这样生长营养最佳,糖度也最好。”

从20世纪提篮叫卖的“粗犷”销售,到如今按串定价的精品销售,背后是马陆葡萄四十余年科学化种植的积累。今年,马陆葡萄推出RFID感应式芯片标签,涵盖承诺达标合格证、生产基地位置、微店复购链接、政府巡检情况等实时信息。

去年马陆葡萄种植面积4397.45亩,总产量4985.82吨,给当地570户农户带来超过1亿元的年收入。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