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细胞墙控制采光和遮阳,在夏季实现日光照明最大化、热量吸收最小化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盛夏,对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室内可能才是最好的“避暑胜地”,然而,当我们在享受清凉时,建筑能耗也正一路飙升。
在我们每天工作与生活的建筑里,从设计、修建再到日常使用的各个环节,怎样做才能合理使用能源,尽量节能?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多个低碳低能耗建筑,看这些建筑如何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挖掘绿意、如何从设计到运营对能耗“斤斤计较”,在高温热浪中为都市人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4—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