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肾病患者近1.2亿,其中由2型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病患者约3108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也逐渐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日前,国内首个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获批上市。创新药物对转变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的治疗理念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患者实现病情控制的目标提供选择。
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是临床疾病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此,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介绍,现阶段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糖尿病相关肾脏病的知晓率、筛查率、治疗率低。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每年筛查率仅为55.1%~73.3%;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对其罹患肾损伤的知晓率不足20%。出现蛋白尿的患者中使用RAS抑制剂(主要分为ACEI类和ARB类)的治疗率不足20%,全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40%(HbA1c<7.0%),血压控制达标率不足30%(<130/80mmHg),血脂控制达标率不足40%(LDL-C<2.6mmol/L)。由于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使得患者错过了合适的干预时机;当慢性肾脏病进一步发展,导致肾功能每况愈下,患者开始出现劳累、皮肤瘙痒、关节疼痛、肌肉痉挛、水肿等症状的时候,由于治疗难度大,疾病负担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多种疾病因素促进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发生发展以及不良预后。这类患者通常并发高血压、贫血、骨骼肌肉病变、心脏病变、动脉硬化或钙化、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促进疾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尽管强化多因素干预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达到临床指南推荐的目标值,但患者仍存在巨大的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进展和不良心血管结局残余风险。
母义明教授指出,糖尿病相关肾病治疗理念已经由“单纯控制血糖”向“改善心肾结局”转变。早筛、早诊、早治,推动慢性肾病管理关口前移,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疾病的全程管理,强调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并选择使用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以延缓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国内外权威指南以及专家共识均推荐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患者群体应进行多因素综合管理。除此以外,创新药的适应症还进一步拓展至疾病的早期阶段,为早期干预和心肾风险的全程管理提供有效手段,从而开启“血糖、血压和蛋白尿”的糖心肾管理“金三角”时代,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凌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