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锋讲述加梯情况 本报记者 鲁哲 摄
九旬老人谢万财住在闵行区虹桥镇西郊公寓6楼,他喜欢下楼和老伙伴一起散步聊天,因为装了电梯后,“下楼很方便”。西郊公寓是上海市首个整体装配式施工加梯的小区,也是闵行区首个批量论证整小区集中加梯的小区,居民们都说,这里面都是“小高书记”的功劳。
群众需求记心间
居民口中的“小高书记”,就是西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君锋。“小高书记”告诉记者,西郊公寓是1998年竣工的农民动迁小区,里面都是多层建筑,入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2018年,谢万财从报纸上看到加装电梯的消息,就找到高君锋,表示自己每次上楼都要走走歇歇,至少花一刻钟,太吃力了,希望能加装电梯。
群众的需求,高君锋记在心里。2018年10月,高君锋得知可以探索社区加装电梯,他第一时间开展谢万财所在楼栋的加梯征询工作,“那时候,加装电梯还是新鲜事,没有经验可借鉴”,他开始自学加梯政策,一方面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带领支部党员、居委干部,一家家上门搜集居民意见建议。经过4个月的沟通,最终完成征询。到2021年初,谢万财所在楼栋的电梯终于投入使用,加梯的好处有目共睹,其他楼栋居民自然也有了加梯意愿。
一个月开32场协调会
“加装电梯要出多少钱”“会不会影响房屋质量”“以后维修费怎么出”……对于居民的“十万个为什么”,2021年5月8日至28日,差不多一个月里,高君锋召集了32场加梯协调会,“居民白天要上班,协调会放在晚上开,我经常弄到11点才回家。”高君锋说,经过充分沟通,大家终于达成共识——整个小区由同一建设单位加装同一品牌电梯。
当时,小区58个门栋已装42个,“是不是再冲冲”,于是装到第52个门栋,“要不要再努力下,最后6个门栋也装上”,最终也如愿以偿。
为保证施工质量,高君锋邀请社区居民参与成立“加梯监督小组”,每个工地都有居民盯着。一个电梯井要打54个桩,居民姚国安是加梯监督小组成员,有次巡逻发现少打9根桩。高君锋让监督小组、保安和施工方一人一张纸一支笔,每个人都数一遍,结果发现少打11根。
到今年1月,西郊公寓符合条件的58个门栋的电梯加装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且投入使用,最后一台电梯加装仅用了80天。
高君锋是退伍军人。今年,他参加上海“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宣讲活动,他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退役军人和党总支书记的使命和担当。”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