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京剧电影《捉放曹》月底上映 接地气才有人气 用诗词之美抵抗“语言匮乏症” “我不会读ChatGPT翻译的小说”
第11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3-08-18

接地气才有人气

专访“最红”的语文老师倪文尖

倪文尖

倪文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名师,研究语文教育。做学问20多年后,他忽然想到在互联网上“搞点新意思”,于是在B站发布“语文名篇重读——现代文学系列”,称“把论文写在B站上,700多万观众爱上了他的课。”由光启书局最新出版的《倪文尖语文课》就是倪文尖在B站开设视频课的结晶。昨天在上海书展场外接受记者专访时,这位互联网上最红的语文老师坦承“有遗憾”,自己当老师比当父亲称职多了,“我的孩子语文不好,我觉得是我错过了他的阅读兴趣点。”

在倪文尖眼中,语文的范畴是大于文学的,社会运用是和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语文才能同等重要的“语文素养五棵树”之一。语文应在“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和“如何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统合的高度上重新定义,重新出发。这正是他独特的语文观。

倪文尖喜欢上课,上课是他的职业,上课也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但在镜头前上课和课堂面对众多学生不一样,面对学生更可能“讲疯”。近来,面对镜头时他增加了手部的肢体语言,“好朋友毛尖说我镜头感不错”。

“我也要特别感谢视频课的观众同学们,你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大,你们的弹幕和评论水准是如此之高,让我骄傲。我不媚俗,我觉得,自己关于语文课的见解、关于文学与现实与人生的理解,还是接地气、有人气的。”倪文尖说。

1985年,倪文尖被保送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路读到博士,师从文艺理论家钱谷融,“钱先生说,做学问,第一求真,真的是自己。你是有自己想法的,表达出了真,自然就能深,真的深了,就会新。”这些影响着倪文尖之后的路,他后来一直“求真”“立诚”,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

做语文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倪文尖在钱理群的带领下,与吴晓东、罗岗等一起编写了一套现代文学名作中学生点评本,之后,他又主编了《新课标语文学本》初、高中卷共17本。

“首先要上好语文课,这是最公平的课堂,然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没学好的人,不好玩。”倪文尖不赞成忽视语文知识,却也对以往机械的知识学习方式持反对态度。他说:“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堆概念拿给学生,而是要努力在呈现方式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