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
崇祯三年,浙江平湖一座小村庄里诞生了个男孩,取名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系中唐名相陆贽后裔。他自幼聪颖,孝顺父母。其父陆标锡手录古文教陆陇其朝夕背诵,4岁背《楚辞》,11岁能背《左传》,为他打下扎实的古文基础,21岁在嘉善当私塾教师。陆陇其立下大志,人生不在于温饱,应以儒学孝道教化天下。
陆陇其37岁乡试中举人,41岁中进士,46岁授嘉定知县,到任后抑制豪强,整顿胥役。当地官商欲拉拢赠百金,陆陇其不让其进门。他亲自审理案件,遇到父亲状告儿子,陆陇其以亲情规劝之,使悔悟的儿子搀扶老父归家;弟弟状告兄长,兄弟间的矛盾乃小人之挑唆,陆陇其对挑唆者施以杖刑,兄弟间和好如初。陆陇其对一些乡里争讼的,让里老去法办,属于宗族间矛盾的,请族长秉公执法。豪富之户的仆人强夺贫民之妻,陆陇其不惧恶势力,命吏逮捕治之。总之,陆陇其以孝道教化地方百姓,颇得佳誉。
陆陇其洁己爱民,生活简朴,其上司江苏巡抚慕天颜生日,陆陇其将其夫人纺织和自制礼品:土布两匹,凉鞋两双,清水竹筷与斑竹团扇赠送之。慕天颜见众官吏都献上金银财宝与丰盛礼品,唯独陆陇其只送薄礼,对其恼怒之极,便以陆陇其办事不力,连降三级而调离嘉定。
嘉定九乡二十都之百姓夜半入城,拥塞街道,向上请命挽留陆公。左都御史魏象枢以诗记之:“我闻陆嘉定,平生甘清贫。下车甫一载,惠政独循循。欢声动万户,异绩倾朝绅。江南财赋地,知尔劳心神。”
康熙十七年,朝廷以博学鸿儒科选报人才,工部主事吴源起推荐陆陇其赴考。不料此时其父仙逝于乡间,陆陇其以亲情孝道为第一,当即决定弃考,赤足步行,日夜兼程,赶回乡间守孝。翌年,陆陇其被推举为清廉官员,康熙闻其孝名命其守丧期满去直隶灵寿县任知县。灵寿县土地贫瘠,百姓困苦,民风好斗,陆陇其不动声色精心处理。一日,一位老妇人控告其子忤逆,陆将其子唤来,见是个未成年的男孩,便说:“我这里正缺一个小僮,让你儿子在此服役,可好?”那少年从此跟随陆陇其左右。见陆陇其每日晨起恭恭敬敬向其母请安,献上香茗。在其母吃饭后,自己再吃剩下的饭菜。办公回家,在其母身旁,讲些民间趣事。其母稍有不适,他取药倒水,甚至几夜未眠。过了数月,那少年跪在陆陇其前,请求回家孝奉母亲,后来便成了当地有名的孝子。陆陇其亦孝名远扬于坊间。
陆陇其在灵寿县任知县7年,离任时,道路上站满了哭泣为他送行的百姓。
康熙三十年,清朝廷为征讨噶尔丹,政府决定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御史陈菁谏议:“捐款人应经过保举,才能升官。可推行多捐者优先录用。”陆陇其则谏议:“捐款人贤愚混杂,保举可以防止其中的弊端,这是对的。但清廉岂可以捐款多少而论定?”由于户部急等捐款,不满陆陇其之言,请求夺去陆陇其官职,发配至奉天。康熙最后取折中之法:“陆陇其不了解情况,应处分,但他作为言官可以原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将其外调,陆陇其后告假返乡。
陆陇其卒于康熙三十一年,翌年康熙知江南学政缺员,欲起用陆陇其,才知他于一年前已去世。乾隆元年,陆陇其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头衔。嘉定知县杜念仰慕陆陇其为人,在其出生地平湖建“当湖”院名,以示纪念。
魏象枢曰:“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俞鹤湖曰:“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王士祯也对其赞誉有加。陆陇其留下《治嘉格言》一部,训诫子孙遵从孝道,为后世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