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去年以来,上海虹口区创新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在基层社区搭建起一座座纠纷多元化解的“会诊室”,让矛盾消于萌芽、止于诉前。
这种探索实践在全市推广后,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在“三所联动”机制推动下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9%,相关110报警数也大幅下降。
“三所联动”为啥管用?关键还是在于坚持了“群众路线”和“法治思维”。
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商圈楼宇、城市社区、大型工地众多,人口密集、诉求多元、矛盾琐碎。矛盾纠纷是警情的起点,是社区治安的“晴雨表”,一些小矛盾如果不被发现、不被化解,就有可能激化升级,“小的拖大,大的拖炸”,导致悲剧发生。
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人力+科技”的手段,织密矛盾纠纷的源头发现网络,是真正的为人民着想,对人民负责。因为很多时候,一些矛盾激化,不是群众想要闹,而是他们缺少真正有效的解决途径,加之诉讼等途径成本高、时间长,令人望而生畏。
另一方面,随着市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诉求也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很多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十分复杂,已超出普通民警和调解员的调解能力范畴。坚持“法治思维”,引入律师甚至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让市民感受“法在身边”,不仅让纠纷调处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兼顾情理与法理,也能让确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矛盾及时分流,减少无谓争执和不理智行为。
“三所联动”探索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只是起点而非终点。随着在全市的推广,更多力量正在加入这一平台,形成“3+X”协同效应,更好地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痛点难点,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