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蓬莱路周边,马路两侧墙壁上,一幅幅大照片记录着老城厢的日常生活,“今夕往西”——西门烟火之城厢漫步摄影展正在进行中。
在申城,历时30年的大规模成片旧改业已完成,如何回望历史、感受当下、展望未来,让历史悠久的老城厢街区焕发新生?“今夕往西”,给出答案。
一面墙,一幅大照片,照片里有一只巨大的钢精锅。锅子不再明光锃亮,用了好些年头,算得上家里的一样老物件了。这样的老物件,在旧改搬迁的日子里,年轻的“小巷总理”顾佳怡见到的不是一两件。
去年七月,每天早上五六点,蓬莱路上,搬场车一溜排开,锅碗瓢盆、家电家具……纷纷跟着主人们告别老宅,奔赴新居。
蓬莱路地块,黄浦区最后一个大体量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地块,堪称老城厢旧改“收官之作”,涉及10个街坊4600多个权证居民,居民们盼旧改愿望强烈。2021年12月,一轮意愿征询以98.35%的高比例顺利通过;二轮征询2022年3月下旬通过!顾佳怡是老西门街道小西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小西门居委涉及旧改居民758户,全力推进旧改,她和居民们一路飞奔,跑出了酷暑天的“旧改速度”。
当时情形,历历在目,仿佛昨天。如今,站在蓬莱路上,“常回家看看”的旧改居民们,一眼看见墙上的一幅幅大照片中的钢精锅、石库门、敬业中学……就忍不住笑了,人搬走了,情留下来,这个展览办得有心了。
老城厢旧改,改善的,是居住品质;保留的,是城市记忆。记忆老城厢,曾经的老物件,曾经的寻常日子,是对风貌的独特记录,也是对生活、情感的深度挖掘;更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回头看看,宝兴里、承兴里、祥顺里、梦花街、蓬莱路、顺昌路……一条条百年老弄堂、一个个百年老街坊,恢弘城市更新中点点滴滴的灵动细节,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更新史。
城市更新是居住形态之变,更是治理方式之变。上海如何持续推动城市更新,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城市软实力?2021年8月2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诸多“制度创新”点亮“城市更新”,目标都在于——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人文城市建设。这当中,有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温暖诚意,更有法治之城以制度供给保障城市更新永续发展的理性光芒。恰如老城厢摄影展,为了记忆,也为了展望。从色彩斑斓的街景到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每一张照片都在讲述着老城厢的故事,既有对过去的怀念,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事实上,成片旧改完成之后,老城厢的人口结构、居住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将让“小巷总理”们面对全新的课题。毫无疑问,顾佳怡们将以“全力旧改”的勇气和智慧,依法推进更新与善治。
五百岁的老西门,典型的申城老城厢。旧改之后,蓬莱路路口,“今夕往西”——西门烟火之城厢漫步摄影展的巨幅广告前,步行的、骑车的,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川流不息。
若问一声:“今夕往西”,去向哪里?答案是:告别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这片老城厢将迎来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