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东海第一鲜 智慧快餐 芦花情 耄耋人金秋收双草 老厂房之念 难忘国庆大联欢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09-24

芦花情

施国标

要不是家乡河浜上的芦苇被斩绝,时下定是芦花绽放成一片了;要是家乡东海还有一片滩涂,站到海塘上眺望,芦荡也已成了芦花的海洋了……

我于芦花情有独钟,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队里组织社员扎过芦花扫帚;又在童年时曾穿过由父亲亲手编过的芦花鞋。由此朴实无华的芦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每当此时此刻总会想起她。

为了收取更多的芦花来扎扫帚,队里在海塘边设立了收购站。摘芦花的人还真多(大多为妇女),她们斜背着一只花袋,进入密密的芦苇荡内,脚踩淤泥,顶着虫子的叮咬开始劳作。秋季的芦花是青鲜的,晒干后正适宜于扎芦花扫帚,而芦花老了、开花了,就只能用于编鞋了。芦花开放在芦苇的梢端,采摘时人要昂着头,攀弯芦苇秆才能采摘得到,这是十分吃力的活儿。秋季的太阳依然热得很,采摘芦花的人在密不透风的芦荡内,可谓是闷热难忍,没多久就汗流浃背了。但谁都不愿早早钻出芦荡,不把花袋装满,是谁都不会轻易罢休的。几个小时过去了,才陆续走出芦荡,来到“收购站”过秤芦花,获取这个上午的报酬。因我也是芦花收购站的一员,目睹了这一切。不过,我也有过芦荡采摘芦花的经历,其辛苦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农家女是值得赞扬的,干某些活上要比男人强得多。

一季芦花要收好几天,源源不断的芦花进场后就要及时摊晒,并及时运到集体仓库场继续摊晒,直到水分敛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上堆保管。

冬季到了,农闲也就来了。队里开始动员社员扎芦花扫帚了。芦花被分到队里的各扎芦花扫帚小组,只要有劳力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齐上阵,除了白天,还要挑灯夜战,要抢在明年的春耕前完成千数以上的扎扫帚任务。扎扫帚算不上粗活,枝枝芦花都要分拣过去,小的大的各有用处,“扎把”时连芦花的“睫毛”都要对齐,大大小小的工艺流程有十几道,且道道有讲究,一点也不能疏忽,要经得起验收员的把关眼光。正因为队里有这样一个经济项目,我也学会了。

我还穿过由父亲编剬的芦花鞋。过去冬天里没有棉鞋穿,农家人便想出奇招,用芦花来制作芦花鞋,虽鞋型粗头粗脑不耐看,但经济实用。采集干芦花倒也不难,冬天里所有河浜滩上的枯芦苇都要割下来的,芦花随手可得,能收取一大堆。父亲手脚灵巧,所以我家芦花鞋不需要花钱买。聪明的农家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放弃对自然功能的利用,总在用身边最易得的生态之物,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多彩之梦……

若能恢复芦苇,该是件多好的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