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1日 星期六
老早仔个南昌路 眼部污垢叫“眼眵” 秋季食梨润喉肺 趣谈姓名与方言 烧一锅清汤南瓜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3-10-15

眼部污垢叫“眼眵”

文/叶世荪

我们每天早上洗脸时都不会忽略一个小细节,就是清除眼部的污垢。那种由眼睛分泌物凝结成的淡黄色颗粒,普通话叫“眼屎”,上海人叫“眼污”,《上海方言词典》里写作“眼屙”;其实沪语中还有一个更文雅的称呼:“眼眵”。

“眵”上海话读作ci,《唐韵》注为“叱支切”,《集韵》注为“侈支切,音鸱”,和现在上海话的读音一致。该字自古以来即多用作特指眼部污垢。东汉高诱注释的《吕氏春秋》中“气鬰处目则为目蔑”这句话时说:“目蔑,眵也”;意思是说春季如果人的气机郁结,在眼部的表现就是回形成眼眵。对于这当中出现的“目蔑”字,后来清代段玉裁做过专门解释:“今人谓之眼眵是也”,而且该字在《说文解字》中作亞見,“云:目蔽垢也”,指遮住眼睛的脏东西。总之,这个最初被许慎《说文解字》释为“目伤眥(眼眶)”的“眵”字,有了上海人使用至今的含义。

再来看看历史上使用和记载这个“眵”字的例子。唐代韩愈《短灯檠歌》有“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的诗句,写出了人到晚年两眼昏花、眵障模糊的无奈。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广韵》里说:“眵,目汁凝也”;这个解释也为明代《吴音奇字》基本照抄:“眵,音雌,目汁凝也”。还有元末明初的王逢,在看了宋代崔白画的《百雁图》后,题诗云:“老愚离群影久孤,客来笑示百雁图。揩眵试数失两个,莫喻画意翻令呼。”用擦清了眼垢也数不清大雁数量来自嘲自己的“老愚”。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自号“席帽山人”的诗人,拒做元朝官吏,晚年居住在乌泥泾。正是这些读书人把大量随时势变化而逐渐式微的古代汉语携来南方、带至上海,让它们在民间口口相传,并沿用至今。

虽说“眵”不能算是常用字,但古人似乎对眼部的小污点颇为重视,“眵”曾有不少异体字,除了上述提到的目蔑、亞見外,还有耳多、目蚩、目支等。即便是现在,不加留意的话,一旦需要时可能也会不知所措。譬如有句形容睡梦中刚刚醒来、睡眼惺忪样子的上海话熟语,《上海方言词典》写作“睏斯懵懂”,《上海话大词典》写作“睏痴懵懂”,《崇明方言词典》写作“睏思懵懂”等等,如果写成“睏眵懵懂”则音义兼具、似乎更好一点。除此之外,重视该字还有个辞致雅瞻的问题,如果当年就一统浑称“屎、污、屙”,何来文人墨客入诗题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