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挚友”费德勒归来
上海大师赛成为中国网球力量闪耀世界的助推器
胡尔卡奇成为上海大师赛第一位“超级大师” 本文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焕新,归来——这两个关键词,是2023年升级之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缩写。
胡尔卡奇,16号种子,以黑马之态,2比1击败5号种子卢布列夫,成为上海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师”。赛后,他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写下中文字“谢谢”。谢谢的笔法繁琐,几乎像画图式地书写,最后的字幕落定。这或许也是很多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参与者共同的心声。
过去两周的超级大师赛,是上海网球的超级厚积,继而超级薄发。
超级25年
这座城,与网球一“网”情深。
本次大赛举办期间,曾在旗忠网球中心的中央球场举行了上海网球25周年纪念活动。ATP主席安德烈亚·高登齐来到现场。2000年,高登齐曾作为比赛选手参加喜力公开赛。当年高登齐对阵马格努斯·诺曼,输了球。今年,是他第二次来到上海,但身份已大不同。
高登齐说起那段珍贵的回忆:“当一个网球运动员第一轮就败下阵来,那也算不上是什么很美好的回忆。23年之后再次回归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出去转了一下,看到了上海取得的惊人进步,各种创新,而且非常现代化。”高登齐眼中上海的今与昔,是城市建设上的不同,是市民风貌上的不同,以其身份,更直观的,还有网球设施上的不同。
当25年前,上海第一次举办国际网球大赛时,举办地为仙霞网球中心。一座小球场,数千观众席。球员休息区迷你,场外也没有球迷互动区域。高登齐说:“如今的景象与当年实在是有着太大的不同。上海在网球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是的,后来,我们有了旗忠网球中心。中央球场揭幕时,费德勒特地飞来上海剪彩。此番作为“超级挚友”归来,费德勒主动提起那年的美好,“当年,我穿着西装而来,向世界揭开旗忠的面纱。旗忠球场的顶篷,是如此美丽。”“玉兰”,已深深烙刻在世界网球的版图之上。
但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没有因为满足而止步。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亦斌有一点自豪,他全程见证了上海网球的25年。“今年我们对旗忠进行了改造,这是一期工程,主要提升球员的舒适感,围绕球员比赛、休息区域作提升。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健身房目前就是世界上所有网球赛事中最好的。”费德勒在熟悉又陌生的赛场里转了转,连他都带着羡慕的口吻,“年轻的球员真是幸福,可惜这些新的设施我是用不上了。”
超级向未来
今年,久违的上海大师赛升级归来。从56签到96签,比赛数量增加了60%。最后的数据显示,整个赛事期间,共有19万球迷来到旗忠参与这场网球嘉年华,创下了上海大师赛历史之最。
数字增加,硬件提升,但大师赛一直都在给自己“找茬”。杨亦斌和他的团队同样注重软件上的细节打造,“升级前的ATP1000大师赛和升级后的ATP1000大师赛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更好地服务所有来到网球赛的球员、球迷、官员、媒体……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八站大师赛相比,上海的商业赞助排在第一位。这充分说明这项赛事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价值。“但我们也要看到上座率排在靠后的位置,特别是周中的上座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票务策略,赠票较少。上海的主力观众是学生和白领,对这部分人来说,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看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因为有底气、有信心。“和1998年的喜力公开赛相比,和2005年大师杯相比,甚至是和2008年刚开始举办大师赛时相比,我们都能看到让人欣慰的变化,球迷越来越多、越来越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耐心培育的。”
场外,人头攒动。赞助商个个拿出十足诚意,搭设与网球相关的互动展台。音乐、啤酒、美食,当然,还有网球……这场上海派对,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人们不再只因为小德、纳达尔和费德勒来到这里,人们更因为“爱网球,爱上海”来到这里。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是属于未来的。现场虚拟体育展台,让现场球迷甚至中国一哥张之臻等体验了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的魅力。元宇宙赋予费德勒“超级挚友之夜”活动更多科技魅力,粉丝沉浸式地跨越时空,与费德勒云上会面。通过独家售票平台久事体育App,球迷首度体验大师赛实名制购票。球迷俞小姐每年上海网球季都会来现场打卡,她说:“实名制虽有些硬性,却也给了球迷保障。”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不仅仅是一项国际精品赛事在上海的呈现,也不仅仅是向世界展现上海的窗口,它更要做中国网球力量闪耀世界的助推器。在中国男网球员还式微时,它每次都会给本土球员外卡,给后者更多与世界一流球星交手的机会。如今,它更是着眼于整个网球圈的生态。今年赛事期间,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J100上海站的比赛就在旗忠网球中心的2号馆和3号馆进行。杨亦斌透露:“我们还特别请费德勒来颁奖,希望他的到来能激励年轻球员,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冒出头来。”
超级归来,超级美妙。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更绚烂的绽放。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