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回归 着耕成艺  春水长流 近百岁的电影院胜利归来
第10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3-10-23
一场艺术特展纪念吴大羽和赵无极

着耕成艺 春水长流

吴大羽《待》

吴大羽和赵无极,两位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中国现代主义绘画文脉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昨天起,一场名为《着耕成艺 春水长流》的艺术特展在上海普陀区文化馆1F城市创艺空间向公众开放,纪念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开拓者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和华人艺术大师赵无极逝世10周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吴大羽及其弟子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张功慤等艺术家的20多幅精彩的油画、版画作品。

在开篇“大师足迹”展厅,展墙刷成为典雅的勃艮第红色,呼应两位大师早年的法国留学经历。吴大羽的两件价值超千万的真迹《待》《花》领衔全场,两件作品都绘画于上世纪50年代。吴大羽上世纪20年代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1928年在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院)担任首任西画系主任,1973年出任上海画院副院长。

据出借作品的收藏家奚先生介绍,20世纪中叶,吴先生处于人生低谷,失去工作,蜗居于上海的小宅中,甚至靠变卖家中物品生活。倔强的画家在贫病中依然读书、作画、思索。此番展出的《待》,画中少年佩戴红领巾,神态自信坚定,手执乒乓板,鲜明的暖色调赋予画面一种昂扬淳朴的气氛,手法圆熟张弛有度,笔触里依旧裹藏着“塞尚感”——塞尚也是吴大羽先生最为推崇的西方画家之一。

吴冠中曾回忆,我们当时同西方太隔膜了,去留学或迷失于花花世界,不知取舍,是吴大羽等老师们引导,体会到了欧洲近代艺术的精华,不至于把印象派误读为“鬼打架”。此次展出中,吴冠中大尺寸版画作品《虎》,有别于吴冠中典型的风景作品,四只猛虎在翻腾,足以体会到东方韵致的发扬。

以吴大羽和赵无极为代表的现当代西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见证且共构了我国20世纪的油画发展历史,其影响力延绵至今。展览中段为“现代主义绘画文脉的当代呈现”板块,选择了燕飞翔、鲍莺、奚耀艺、庞飞、邵仄炯等14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力图反映吴大羽、赵无极等前辈“着耕成艺”(吴大羽语)所开创的现代主义绘画的文脉,焕发出崭新的风貌。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张立行表示,中国美术史上一系列如雷贯耳的现代艺术大师,几乎都与上海紧密相关,这些艺术大师的杰作,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和不凡。新时代的现代艺术在上海、在中国方兴未艾。

展览将持续到11月1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